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科伦药业:荒诞的不诚信
新京报
2013-05-27 02:30

  ■ 谈股论市

  现实往往很残忍。

  以前我们都以为,基金经理替投资者挣到很多钱,应该是一个严守规则的好经理,但中国证券市场陆续披露的老鼠仓细节显示,挣钱的经理也做老鼠仓。

  在今年之前,很多人认为债券基金经理是比较清淡的职位;但债市黑幕的细节显示如果基金经理愿意,捞起来比股票基金经理更多更快。

  现在轮到上市公司了,以前人们以为只有坐庄、大股东侵占会损害投资者利益。但现在,高管们正在用各种方式告诉你,股民们太天真了。

  成长可以覆盖风险,这句话在中国市场上何其准确。对于创业板小公司来说,市场的整体成长可以覆盖公司的营业风险;对于稍大一点的公司来说,成长甚至可以掩盖不诚信的风险。

  科伦药业无疑是新近的一个样本。这家公司过去三年的净利增长分别是12.56%、46%、54.55%,看起来是一家不错的公司。

  但最近媒体报道和证监会调查显示出,在公司业绩增长的背后,高管们并不介意以伤害股票和伤害本身信誉的方式“捞外快”。

  报道显示,科伦药业高管通过其控制公司的子公司君健塑胶,与上市公司发生关联交易。科伦药业在长达两年的时间内和这家公司交易,以高出行业平均20%的价格向折价君健塑胶采购。直到两年之后才将这家公司以四倍溢价收购,纳入上市体系内。在此期间,不仅没有披露双方的关联关系,被质疑时还拒绝承认关联关系。

  这是典型的上市公司高管设立体外公司,实现利益输送的路径。

  在以往拟IPO企业的过会中,只有发现了这样存在不必要关联交易、公司体系不完整的苗头,这些公司一般是无法过会的。这样的行为放在哪里都不被允许,这是“小金库”的高级、隐蔽的版本。

  离奇的地方不在于发生了这样的事情,更离奇的是你无法理解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

  比如最近在另一家上市公司的纠纷,人们如果提到国有企业出现这样的问题,往往容易理解为体制问题,高管未能分享公司成长的收益等等。

  因此A股股权激励也在近年来盛行。有一些公司出现这样的问题,可以在一个股份结构不合理、没有形成良好激励的框架下分析。

  但科伦药业呢?绝大多数高管都手持股份,前三大股东也都是董事会和管理层成员。从钱的角度说,他们作为股东的利益和上市公司是一致的。

  有很多典故和传言说,民营企业上市公司的创始人多么注重公司的盈利表现,多么爱惜公司。比如有的传言说,一些公司庆功酒会,都不是上市公司掏钱,而是由持股超过5% 的个人股东掏钱。为什么呢?节省开支增厚公司利润。

  但在这种情形背后,也有科伦药业这样的例子。只能说在A股市场,作为投资者要不惮以最恶意的视角审视上市公司,这是一个贪婪没有节制、而又缺乏有效监管的市场,损害你利益的事情随时出现在你意想不到的地方。

  □吴敏(北京 记者)

相关推荐
入职背调边界在哪?男子因前同事一句话评价致工资降低后诉至法院
时事
弘扬诚信文化 | 诚于心,信于行
新京号
余庆县关于拒绝“升学宴”“谢师宴”的倡议书
新京号
世界上最荒谬的网站,治好了我的AI焦虑
新京号
唐山市教育考试院致全市高考考生和家长的一封信
新京号
事关中考!阜阳市教育局最新发布!
新京号
唐山市教育考试院致全市中考考生和家长的一封信
新京号
致荣成市2025年夏季高考考生及家长的一封信
新京号
通报表扬!给遵义的哥点赞
新京号
《自然》杂志调查:“论文工厂”如何形成产业链?
文化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