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谊副总经理、董秘胡明。
华谊副总经理、董秘胡明称,华谊的战略是成为综合性文化企业,不是单纯的制作公司
华谊的年报显示,2012年是上市以来净利增速最低的一年。3月底,华谊副总经理、董秘胡明解读称,2012年的低是阶段性的,因为它接着的是2013年的一季度利润增长了400%。
上市公司有一半利润在银行
新京报:有投资者说,如果剔除非经常性损益,2012年净利增速为负。原因是什么?
胡明:在成长速度方面,我们从上市头一年开始是6800万元的净利润到2012年是2.4亿元。我们觉得2012年的低是阶段性的,因为它接着的是2013年的一季度利润增长了400%。
新京报:关于一季度业绩,外界认为你们匿藏了利润,你们对一季报的利润预测全部来自于西游?
胡明:西游一个项目税前利润可能接近两个亿。但一方面,你只要开着公司,还是有很多费用的,比如一个季度大概两千万元的管理费用。还有利息支出,一个季度也有接近2000万元,中国上市公司有一半的利润在银行,这没有办法。
不做单纯的制作公司
新京报:你们投了很多项目。比如在游戏方面,华谊和巨人的合作似结束了,你们在游戏上还有什么计划?
胡明:游戏去年有一个策略上的变化。我们还是想转到现在成长速度比较快的网页游戏和手机游戏上来,因为这两个领域是目前成长速度非常快的。
新京报:你们也投资电影院、主题公园等,其中一些回报周期比较长,你们是怎么定位这个战略?
胡明:首先我们的战略还是希望成为一个综合性的大文化企业。不是单纯的一个制作公司,不是一个studio(录影棚)。作为一个大文化企业,渠道、衍生板块肯定都要有。
我们沿用蝴蝶式的结构,有挣大钱的,比如投资掌趣;也有要付出很大代价的,比如电影院亏损。我们自己还比较满意的是,在布局方面对现有的业绩没有伤害。这样我们既能够为未来的收获做一些耕耘,也不需要今天付出一些特别大的代价。
新京报:你认为华谊处在什么阶段、有什么愿景?有没有可以对比的公司?
胡明:和三年前刚刚上市的时候相比,华谊现在在盈利能力、抗风险能力各方面都有一个质变。从盈利6000多万元到2.4亿元,从几亿元资产到40亿元资产。
在我们自己最愿意学的还是迪士尼和时代华纳。举个例子,我们对迪士尼架构的解读:迪士尼就是一个金字塔的结构,金字塔的塔尖上的旗帜就是它的电影,但它下面有非常好的支撑,首先是电影的制作发行,然后有ABC(美国广播公司),第三是有主题公园,第四是消费品商标授权。
当然两国具体的情况、比如法律环境都不一样,不可能具体全照搬;但这种增强抗风险能力,增强盈利能力,多元化的思路,我们一直在学习和借鉴。
电影业出现了转折性变化
新京报:资本涌入是不是带来了电影、电视剧行业的利润率降低?
胡明:我们在前两年感觉特别明显,有特别多的热钱进来。我觉得也是我们自己造成的,华谊上市太成功,示范效用太强,导致有这么多资金进来。但2012年很少看到新的大额的资金进入电影行业。
但我们恰恰觉得电影行业在2012年出现了转折性的变化。《画皮2》一下把国产片的票房顶了7亿多元,到了2012年12月份,《泰囧》到了12亿元,《十二生肖》到了8亿多元,《西游》又创下了12亿多元。
新京报:为什么会突然爆发,以前没有这样的电影吗?还是大家拍电影的方式不一样了?
胡明:主要还是市场的爆发,拍电影的方式和以前没有什么区别。包括像泰囧这样形态的电影,也不只是这一部。它为什么能火起来,正好在那个时间就发生了。
新京报:外界都看到华谊似乎依赖冯小刚,你们最近这几年并没有发展出新的明星导演。
胡明:我们恰恰觉得,中国最近这些年来涌现的新导演,除了宁浩和徐铮外,和我们都有关联。比如滕华涛,他的第一部电影、电视剧都是我们投的,往前比如陆川、姜文。
只不过公众在想,什么时候会出来第二个冯小刚。大家觉得,你们怎么不能弄出第二个冯小刚。
新京报记者 吴敏 张泉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