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养老“并轨”之二:养老“并轨”遭遇“三重门”
新京报
2013-03-15 20:39

  新华社北京3月15日新媒体专电(记者王橙澄 王丽 刘元旭) “不患寡而患不均”,随着时间推移,养老“双轨制”弊端越来越明显,它的不合理性、不合法性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

  养老金“双轨制”起因在于我国“碎片化”的养老保险制度,1993年,我国正式引入了养老保险制度,当时明确表示改革遵循“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中人补齐”的原则,不区分机关、事业和企业工作人员。但由于改革遇到较大阻力,最终机关和事业单位养老金没能纳入社保体系,而继续由财政负担,这就造成了养老金的“双轨制”。

  “双轨制”形成的不公平现象随着时间推移在逐步放大,现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保障制度采取政府财政预算安排或单位单方筹集资金机制,职工个人不缴费。与此同时,企业和职工的合计养老金缴费率高达员工收入的28%。除付出成本不同外,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与普通职工退休后养老金收入,也有巨大差距。

  网友认为,“双轨制”在个人缴不缴养老金、养老金领取多与少和用纳税人的钱为部分人缴养老金之间,存在三重不合理。仅仅靠小幅提高企业人员的退休金,根本不可能扭转两种退休金体制的极大差异。解决现行养老金不公问题的最好做法就是彻底改革养老金制度,把 “双轨制”逐步改为“单轨制”。

  两会期间,不少代表委员认为,养老金“双轨制”已成为当前一个较大的社会矛盾,养老金终将“并轨”已毋庸置疑,但“双轨”合一,还面临一些现实难题,难以一蹴而就。

  难点一:已然巨大的现实差距填补难。

  全国人大代表、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工程技术部高级固机经理许振超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方面,经过连续八年的上涨,2012年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达到1721元,比2005年前的总体待遇水平翻了一番多。

  但同时,机关及事业单位养老金也在增长,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与在职人员工资调整同步进行,通常在企业退休职工的两倍以上,平均在二三千元左右。“这个中间差,填补起来难度不小。”

  难点二:群体间利益壁垒破除难。

  有代表认为,改革有可能影响原有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保障水平,会受到抵制,因此破除利益壁垒成为并轨的最大难点。全国人大代表、成都铁路局凯里工务段凯里线路车间机械化工区工长邰顺军说,把机关事业单位的待遇拉下去不太可能,触动既得利益,不现实。采用削峰填谷的办法填补我们企业职工的养老落差,更不太现实。

  难点三:财政收支平衡难。

  代表们认为,改革的背后,还将存在财政不堪重负的问题。根据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欧美国家的经验,养老支出已使政府财政负担日益加重。而我国也逐渐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即便按照现有福利水平,也必须考虑到收支平衡这一问题。

  “特别是中西部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和革命老区,地方财政还普遍是‘吃饭财政’,推进改革肯定会面临捉襟见肘的问题。”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三都县县长张加春说。

相关推荐
权威发布|我市召开“抓改革创新 促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五场
新京号
关于养老服务改革、困境群体帮扶、儿童福利等问题,民政部部长作出回应——
新京号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
第一看点
2025年福建省委一号文件公布!
新京号
关于社会组织发展,民政部有新提法!
新京号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
第一看点
诺里尔斯克:北极圈以北的孤城
新京号
我国安排1亿元福彩公益金支持30多个县区试点困境儿童关爱服务
时事
诺里尔斯克:北极圈以北的孤城
新京号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