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一年接待1500顿不能只等中央来治
新京报
2013-03-08 02:30

  ■ 议论风生

  记者走基层了解到,基层公务接待中流行的喝酒之风,已成为影响群众对党员干部印象的重要因素。而许多干部也表示反对过度的公务应酬,尤其是一些既要陪上级、又要被下级陪的“两陪”干部,中部地区一位市长说,他一年有日程安排记录的超过1500多顿饭,平均1天四五顿,安排不过来的,连早餐都用来陪吃,晚上还要吃夜宵……。(3月7日《半月谈》)

  公务接待的不良风气,被诟病已久,其中又以不良酒风为盛,一些公务接待甚至被异化为“酒局”。一位市长年招待饭达到1500多顿,又一次让公众明白公务接待的沉疴之重。

  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名酒的花销往往占据公务接待开支的大头,公务接待禁酒,将直接为接待开支减负。一些地方在公务禁酒上,已见实际行动。如不少地方政府出台中午禁酒的规定。今年1月,海南省更是出台了公务接待的“禁酒令”。

  公众早已对“满口酒气”“满脸通红”的官员形象极为反感。公务餐桌能远离酒精,自然是人心所向。如报道所示,公务接待中的不良酒风,其实很多官员也是受害者。基层干部反映,长期在公务接待酒场上应酬,有三种刺痛感:一是痛心浪费,二是愧对家庭,三是迷失价值。

  这种民意在今年的两会中也有体现。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市龙岗区南湾街道南岭社区居委会主任张育彪提出制订《公务接待法》,规定公务接待不准用含有酒精的饮料等。

  一些地方官员期待中央尽快出台明确的公务禁酒令。事实上,根据现行的《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国内公务接待应当坚持有利公务、简化礼仪的原则,不得超标准接待,不得用公款大吃大喝——禁酒令其实是题中之义。至于出台明确具体的禁酒条文,地方政府完全有条件走在前列。总之,治理公款吃喝,不能都等中央规定。

  □朱昌俊(媒体人)

相关推荐
担好首善之区的文化重任
北京
今天,《人民日报》头版报道!提到雄安……
新京号
孔杰荣:改革开放初期中外法律交流亲历记
新京号
市场监管总局2025年三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实录
新京号
光明日报|怎样经略海洋?福建打了个样儿!
新京号
殷勇主持召开市政府党组会议,研究部署本市灾后恢复重建有关工作
新京号
殷勇主持召开市政府党组会议,研究部署北京市灾后恢复重建有关工作
北京
北京古观象台:世界上使用时间最长的天文台丨京华物语
文化
横塘纵浦 水乡泽国:考古学视野下的古代上海
新京号
烽火家书|一位战时医生的家书,揭露84年前日军细菌战罪行
时事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