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蝴蝶 李一慢
蛇,本义为“巡游之蛇”。说白了就是“会摆尾游行的虫”。这个十二生肖里的小家伙,真是让人又恨又爱。
小时候最早读过的关于蛇的故事就是《农夫与蛇》。这则寓言印象之深刻,以至于一提到蛇就让我想到那个冷冰冰的恩将仇报者。对蛇的坏印象就此留下。再大一点,开始看《白蛇传》,老法海劝走许仙,白娘子水淹金山,竟让我又爱上了这么一个敢恨敢爱的蛇精——每次去田野里都会想,我会不会遇上一条白色的小蛇呢?还会在心里编排一些故事。最后一次也没有遇到小白蛇,连青蛇都没遇上,就在遗憾之中过了少年时代。再往后,就看到了“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这样的残酷现实。
其实在东西方文化中,蛇都是一个很重要的意象。《圣经》就有“温驯如鸽子,灵巧如蛇”的文字。当然在西方世界,蛇更多是作为恶魔撒旦去诱惑夏娃而闻名。在此基础上出现了《神曲》《失乐园》等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东方,蛇就稍微可怜了,蛇蝎美女是它最刻板的印象。至于前文中的白娘子,那真是文学中少有的让人爱怜的形象。中国人对蛇的恐惧真是钻骨子里的幽怨。
随着年龄增长,蛇在我们的眼中再也没有多少神秘感了——它既不可恨又不可爱,最好你口袋里能装着解毒药——可能这就是可怜的成年人吧。但对于孩子,蛇仍旧是可爱的、神秘的“陌生人”;蛇的故事仍旧是那样扣人心弦——它善于卖萌、喜欢搞笑、爱吃、贪睡,据说还能当腰带系裤子。哎呀,它能掏耳朵眼儿吗?有了这么可爱的小蛇,谁能不高兴呢?我还想要一条呢。
《小蛇散步》
(日)伊东宽 著
田霞 译
南海出版公司2008年11月
最可爱的蛇,表情丰富,生动,每一幅都不一样,光看表情就够乐半天的。加上有趣的情节推进,更加引得小孩子们欢乐不已,喜欢不已。“我能从你的背上爬过去吗?”正享受在自己的聪明过河技巧中的小蛇笑眯眯地回答:“可以可以”,然后从蚂蚁开始,到狼,到狮子,到大象……累得小蛇两眼云图,正自夸“了不起了不起”,还会想到追问一下,还有人过吗?结果也是让你想象不到。
《小猪唏哩呼噜和蛇》
孙幼军 著
裘兆明、阿波 绘
春风文艺出版社2009年11月
唏哩呼噜交了一个新朋友,可以帮他当腰带用,免得裤子落地、斯文落地。可是猪妈妈不喜欢,她还是喜欢用蛇。她还用蛇来做晾衣绳,衣服落了地,把蛇还给赶跑了——这妈妈也太负面了吧?整个儿一势利眼。估计她会得到什么教训吧?还真有。
《亲亲的蛇郎》
黄蓓佳 著
江苏少儿出版社2012年5月
我最早看到是在黄蓓佳向卡尔维诺学习而著的《中国童话》里,后来又出了不同的版本,是她根据民间故事改写的。民间故事多是对善良人性的赞美,对贪婪的痛斥。勤劳李老汉却有懒惰老婆,生了2个懒闺女,又生了第三个,只好去扔掉。被蛇救了后,老汉生悔意。抱回抚养成,意外结良缘。懒女去破坏,失败变乌鸦。过程虽艰辛,好人有好报。
《蛇年的礼物》
于平 任凭 著
新世界出版社2012年11月
《蛇年的礼物》的打油诗和绘画风格没变,文字的艺术形式变了。这本集天津快板、剪纸童谣、民间故事于一体的书,内容分四部分:蛇年说蛇、灵蛇报恩、以毒攻毒、白蛇娘子。还配上了天津快板、一韵到底的童谣和精美绝伦的剪纸。嗯,就用快板的调调读吧。
《好饿的小蛇》
(日本)宫西达也 著
彭懿 译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7年5月
同样是递进的可预测的手法,同样是散步的小蛇,只因为肚子饿了,就见啥吃啥。前页的提问似乎就是在引导着孩子思考和猜测,答案当然是那么的童趣:“啊呜……咕嘟!啊……真好吃。”相信你的孩子读完了这本书,表示胃口很好的时候,会用上这么几句。
读书有用论者会说,这还是认知书呢?不错,您说对了。我说还是数学书呢,能学习到第一到第六的序数呢。
《大过蛇年》
台湾汉声出品2012年12月
蛇称小龙,“龙能变化,蛇亦有神”。蛇与人类渊源深厚。传说想象中的龙,原形取蛇,由蛇演化而来;蛇在十二生肖中排名第六,地支为巳,称为巳蛇,是民间的吉祥动物。
汉声的这本书汇集了剪纸、年画、民间传说,一本看下来,你大概就知道蛇在我们生活中都干什么了。
《克里克塔》
汤米·温格尔 著
蒲蒲兰 译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6年11月
汤米·温格尔是我喜欢的22位绘本大师之一。他的书有趣,孩子喜欢,还会引发一些思考。《克里克塔》说的是人和动物的和谐相处。儿子给老妈寄来一条蛇,吓了一跳后的老妈开始把这条叫“克里克塔”的蛇当成儿子来养,家庭教育发挥出巨大的威力,克里克塔又乖巧又勇猛,爱学习爱助人,还举止文雅,简直是我们心目中的孩子标准。
《舞蛇》
沈石溪 著
新蕾出版社2012年1月
动物故事大王当然不能少了和蛇相关的作品。《舞蛇》一贯地对人有些小反思,动物们总是那么悲情。孩子掉进了地缝,只有舞蛇能钻进去,可是人们又怕蛇吃孩子,就用绳子系住了,偏偏这个绳子扣儿被石头给挂住了,悲剧就发生了……
你放心,娃没事,蛇死了。这样一悲情才会让大人读者们反思,孩子们想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