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大人打“骂人的娃娃”是以大恶惩小恶
新京报
2012-11-28 02:30

  ■ 议论风生

  近日,一名年仅8岁的长沙小女孩在公交车上冲着一位七旬老人大吼,骂其“痴呆”,引来旁边女乘客的不满。小女孩被女乘客连扇几个耳光,脸肿了好几天。(11月27日《三湘都市报》)

  仔细看完视频之后,总觉得这是件不该发生的事情,这样一件由普通小事引发的纠纷,怎样成为了一个热闻呢?

  首先,冲突点在于小孩子骂了老人“痴呆”,无论是在哪种语境之下,这都是毋庸置疑的错误。在我们的价值观中,年幼者必须尊重老人,而在现实中,很多孩子都做得不好,大家将这个8岁的小孩子作为这类孩子的形象代言人,而痛加责骂,并指其原因可能是因为长辈对孩子宠爱过度,而缺少教育。“大人不教育,有人帮你教育”,这是很多跟帖的内容。

  应该说这种情况确实是切中了当下青少年教育问题中的一个关键点,但问题在于,一个8岁的娃娃,在陌生的环境中与陌生的大人产生冲突,情急之中从有限的词汇中找出一个不合适的词语来还嘴,究竟又有多大的错误,又能承担得起多少道德退化的责任呢?

  至于本应该站在中性立场上的女乘客,选择以一顿乱巴掌来作为维护道德的勇气,事实上更是以一种大恶来惩治小恶。如果说小女孩不知轻重的还嘴触犯了社会和民众的道德底线,那么说,劈头盖脸一阵耳掴打比自己小得多的孩子,则是一种施暴,甚至触犯了法律。

  二者孰重孰轻,应该是有基本判断的。孩子有不对的地方,大人可以批评她给她指出来,而将这种批评与教育扩大为触及皮肉,则明显的过了分。这也直接使得一个极其普通和细微的小事情最终升级成冲突。

  □曾颖(作家)

相关推荐
张瑜:我们所居住的北京,是亲近自然的最佳场所
文化
欠薪、擦边、违约金,困在“团播”里的年轻人
时事
《聊斋志异》:静听秋坟鬼唱诗
文化
那些被霸凌者选中的孩子,在家里同样被霸凌|儿童文学评审团
文化
端午节吉祥安康!端午佳节粽香飘
新京号
闰土真实存在吗?从《故乡》看小说中的虚构与非虚构
文化
“开盒”风暴:被“开盒”者的维权困境与监管挑战
时事
童年需要一点“无聊”
新京号
一只毛绒兔的奇幻漂流
时事
“救人缺考”事件中的司机王涛:我拼命开车,他拼命救人
时事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