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莫言获奖,或是“诺奖情结”的终结
新京报
2012-10-13 02:30

  ■ 一周观察

  莫言这次获奖被传播得最广、讨论得最为热烈,他的获奖该让复杂的“诺奖情结”真正开始消失了吧?正如同网友的高见,莫言获奖和姚明打进NBA、刘翔奥运会夺冠一样,值得骄傲一阵子,但要以平常心来看待。

  知悉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时候,我正在出租车上,电话里和朋友聊完这件事后,出租车司机问,“莫言真获奖了?”我问,“您知道莫言?”他说“当然知道,大作家嘛!”然后他说了一句“真好”,我也接了一句“真好”。

  出租车司机可能没时间看文学,不知道文学背后那团扯不断理还乱的关系,他对莫言获奖说“真好”,无非是一种情感倾向的体现,若是别的国家哪位作家获奖,他不会显得如此关心。对于民众而言,哪怕不知道莫言究竟是作家还是泥水匠,能获奖终归是好事,这是非常朴素的道理,和我们关心邻人总要比关心地球另外一端的人要多些这个道理一样。

  我个人为莫言获奖而感到高兴的原因也很简单,简单到用一句话可以解释:同为写字人,应该为自己的同行获得国际奖项的认同而欣慰。看到有媒体工作者也说道,“明天就写小说去!”这也是向莫言表示祝贺与致敬的另外一种方式吧,在喜讯突至时,人们最直接的表现往往代表了他们内心最真实的态度。

  有人觉得莫言获奖折射出了各种复杂的心态,在网上,的确也有不少意见迥然不同的说法,但这些说法基本上都是自说自话,还没达到争论或者说极端对立的地步。所谓复杂心态,其实也不存在,有何复杂心态可说?嫉妒、不满、攻击等等,或只是我们对别人的言论存在偏颇的理解而已。

  要么是支持,要么是批评,这怎么能构成复杂心态?即使是角度不同的批评,也各有各的价值所在,会帮助我们观察当下文学形态,认知文学内在与社会外在的联系。如同莫言自己所说,“感谢网上那些支持我的挺我的网友,也感谢网上那些批评我的网友,我觉得都对我是一种帮助。”支持的声音和批评的声音汇聚在一起,才能更加客观地看待莫言,并通过莫言获奖来重新评价中国一流作家的价值。

  若说复杂,在莫言获奖前的一些年,人们的心态倒真是有一些复杂的,不然的话也不至于出现“诺奖情结”这一说法。莫言这次获奖被传播得最广、讨论得最为热烈,他的获奖该让复杂的“诺奖情结”真正开始消失了吧?正如同网友的高见,莫言获奖和姚明打进NBA、刘翔奥运会夺冠一样,值得骄傲一阵子,但要以平常心来看待。

  能理解低迷已久的中国文学,迫切需要莫言获奖这剂强心针,但莫言获奖的积极影响,还需要长久的时间来验证,现在不妨耐心些、安静些,放弃杂念,静观诺奖这颗“重磅炸弹”能给中国的文学,带来多大的冲击和变化。

  □韩浩月(媒体人)

相关推荐
诺贝尔奖为何忽视了工程师?
文化
当人工智能叩问存在:人是否还为万物灵长?
文化
大戏看北京4月文艺资讯丨《长城》音乐会以旋律传递精神
娱乐
我们能定义人心吗?《克拉拉与太阳》里的残酷故事
文化
第16届傅雷翻译出版奖终评书目揭晓,《金米和沙米》等入围
文化
诺奖奖状这么美,看到莫言的那张我心动了
新京号
当一个普通人,生活逐步崩塌 | 袁筱一、张佳玮、筱狸对谈回顾
文化
大戏看北京8月26日-9月1日文艺资讯丨《指环》之旅将启
娱乐
被涂抹的纪念碑:战后德国的历史认识与现实误差
文化
大戏看北京8月文艺资讯丨热血青春,致敬军魂
娱乐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