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酒店沙滩看日落。资料图片

孩子们在自然保护区酒店工作人员带领下,喂养小动物,观察各种新奇植物。资料图片
在马来西亚香格里拉莎利雅度假酒店和香格里拉丹绒亚路度假酒店,你完全不用为自己的衣着烦恼,即便只是最简单的T-shirt和一双合脚的哈瓦那人字拖,都会让你合体又惬意地融入到无尽的绿色与自然中去。
北京春色正浓的时节,位于马来西亚东部地区的沙巴已是浓郁的夏意。沙巴因处于台风圈的范围内又被称为“风下之乡”,这里除了绵延不断的海岸线和洁白的沙滩,还可以欣赏到原始森林以及红毛猩猩、长鼻猴、猕猴、大蜥蜴等,对崇敬大自然的旅游者来说,不仅可以进入原始森林跋涉探险,也可以乘筏渡河,寻觅“长鼻猴”的踪影。
在沙巴这个度假胜地,特色度假酒店比比皆是,但唯一一个能与自然亲密接触的非香格里拉莎利雅度假酒店莫属。方圆25公顷,也是沙巴州唯一一个自然保护区就位于莎利雅度假酒店。
能让孩子们独享的“保育员日”
当我们爬上自然保护区的最高峰,遥看了哥打京那巴鲁山日出的壮阔后,在下山的途中,偶遇了红毛猩猩乌兰(音)!这是一个不到三岁的“小女生”,对我们并不防备,在树上荡了几个弯后,慢慢落到了保育员面前,面对我们友好地呼唤,也开始大方面对镜头。在乌兰的示范作用下,另外一只年纪稍长的红毛猩猩也加入了我们当中,两位吃饱玩够后,才又悠悠地荡上枝头,在众人的目送下跳入茂密的丛林。
据香格里拉莎利雅度假酒店企业社会责任专员Wong Yaw Ling介绍,沙巴州野生动植物保护部和香格里拉莎利雅度假酒店于1996年6月联合推出了一个自然保护计划,旨在针对沙巴州西海岸地区的普通公众和儿童自然保护教育计划。

红毛猩猩乌兰。

酒店自制的饮用水。本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李静
建立一个自然教育中心,以增强人们对自然生态环境,特别是濒危物种红毛猩猩的保护意识。目前自然保护区生活着4只红毛猩猩,有经验丰富和训练有素的保育员与沙巴当地野生动物保护部紧密协作,精心照料这些幼小的红毛猩猩,并定期为他们做健康检查。该保护中心还负责培养这些幼小的红毛猩猩在最接近自然的环境里生存,最终将他们放归野外自然环境。
酒店还为5-12岁儿童设立了“保育员日”计划。参加活动的孩子将有机会在专业保育员的指导下,为生活在保护区内的动物们准备食物。据说这也是孩子们喜欢入住这里的最主要原因,家长若是自有安排,便可把孩子放心交给酒店,在与小动物们的亲密接触中,不少孩子都深深爱上了“保育员”的生活。目前此项活动只对酒店客人开放,费用50马币(约100元人民币/人)。
自制饮用水 奢华的环保
五星级酒店的奢华可以各有各样,但如若在环保的细节上做到尽善尽美,则最能体现一个酒店的用心和责任感。在沙巴的两家香格里拉酒店,不论你入住的是哪种房型,房间内的饮用水都如出一辙——酒店自制的玻璃瓶和纯净水让人印象深刻。据Wong Yaw Ling介绍,2011年开始,香格里拉在沙巴的两家度假酒店建立酒店自用装瓶厂,为客人提供玻璃瓶装饮用水。通过酒店安装的水净化系统,将海水经过淡化处理,为度假酒店的客人提供淡化饮用水。此举措不仅减少了因购买大量瓶装水而产生的塑料废弃物,而且一年帮酒店减少使用50万瓶塑料瓶装水。
在沙巴的香格里拉两家酒店,房间与露台基本是用一扇超大的落地玻璃门区分,进入房间插卡取电后,房间内的中央空调自动开启,但如果打开玻璃门,房间内的中央空调自动就会关闭,以免浪费能源。
■ 不可错过
最美日落酒吧
位于香格里拉丹绒亚路度假酒店的日落酒吧被称为世界上看日落最美地点之一,日落酒吧极富婆罗洲本土传统民居特色,屋顶的独特形状是一大亮点;由于其傲踞私家岛屿的独特位置和角度,成为观看落日的最佳地点。每晚夕阳西下时,落日酒吧所在的小岛上就成了人们的钟情之地,情侣们或在靠近海边的躺椅上听音乐发呆,或三五友人在最佳观景的吧台位置点一杯特色鸡尾酒,品咂细语,所有人汇聚于此,只等着看那落日的轮廓在沉入海平面时发出的夺目光辉。
■ 小径推荐
小径独徘徊
自然保护区悉心兴建了步行径,在保留自然美的同时,让入住的客人还能深入婆罗洲的次森林,欣赏多彩的花卉及动物。
红毛猩猩径
在保护区步行5分钟,即可到达喂饲红毛猩猩的平台。最佳参观时间是每天上午10时30分及下午2时30分,这时候护林员会喂饲红毛猩猩,食物包括水果、块茎植物及牛奶,场面活泼有趣。需时:20分钟。
自然径
途中不仅可参观兰花棚,更可尽览多种当地花卉,如野生莽吉柿树、露兜树、野姜、藤类植物及保育区内最古老的大榕树。游客同时可俯瞰酒店区壮阔美景,以及欣赏沙巴各类蝴蝶品种,如玉斑凤蝶、东升苏铁小灰蝶、迁粉蝶及琉球紫蛱蝶等。需时:50分钟。
观鸟径
适合自然爱好者,最好是在清早和黄昏出发,那时候雀鸟和蝴蝶最为活跃。游客有机会看到珠颈斑鸠、Spectacled Bulbul、红额穗鹛、婆罗洲蓝鹟、白胸苦恶鸟、马来渔鸮、Ashy-tailored Bird、白领翡翠、橙腹啄花鸟等等。
采写/新京报记者 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