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高中生换稿演讲”有何不可
新京报
2012-04-12 03:20

  ■ 议论风生

  4月9日,江苏省南通市一名高二学生演讲,将之前老师“把关”通过的演讲稿自主换成另一篇抨击教育制度的文章,当众表达了自己对现行升学和教育制度的不满,并抨击父母强加给自己的所谓理想,震撼师生,引起校内外和网上网下一篇哗然。(4月11日《扬子晚报》)

  高中生对很多事情已有自己的想法,包括理想是什么、为何而活、为什么受教育等。该高二学生这一突破常规的另类演讲,虽然确实让学校、老师和家长感到颇为尴尬,但好在演讲并未被打断,麦克风没有被关掉,也没有处分。

  从该生在控诉演讲中称“要有自己的理想”、“我们是人,不是机器,如果是机器,也不是学校用来提高升学率的机器”这些话中,能够看出他独立思考的姿态。这着实让人赞叹不已。教育应该把学生培养成能够独立思考的人。

  可是,学校、老师和家长却并不这么认为。校方表示,该生“言论不当,用词过激”。有老师认为,“这孩子太情绪化了,牢骚满腹,完全‘变了味’”。家长则说,孩子的做法不成熟。然而,学生们对此却并不以为然,他们觉得该生勇气可嘉,说出了他们的心里话。

  该生之所以有如此反常的演讲,一定是有原因的。对此,家长首先应该反思,自己强加给孩子的理想,是否就是孩子自己的理想。其次,老师应该反思,学校教育,到底是要把学生制作成听话的考试机器,还是应该把他们教育成会独立思考的人?如果家长替孩子强加了并不属于他们自己的所谓理想,那么孩子年龄越大,反抗和叛逆就会越强,像火山一样,迟早会爆发出来。如果学校教育不唯考试和分数,那么他们就不会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下喘不过气来,也就不会“造反”了。

  要知道,下一代的教育和成长,不仅事关孩子们的发展和前途,更攸关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胡乐乐(高校教师)

相关推荐
国际传播 | 中传师生赴美参加国际广播电视学会2025年会
新京号
2025年,北大社有哪些值得期待的书!?
新京号
中华读书报 | 陈平原:AI时代,文学如何教育
新京号
北大教授陈平原:AI时代,文学如何教育?
新京号
寻恩记——打捞一个台湾老兵的大陆遗愿
时事
人物|赵德煜:追梦很难,他始终勇敢!
新京号
叶嘉莹:我心中的诗词家国丨逝者
文化
读书周|品读经典,智启新思
新京号
十岁啦!
新京号
新闻8点见丨安徽肥东发生4.7级地震;美联储宣布降息50个基点
时事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