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银幕上的《武训传》
新京报
2012-03-22 03:20


求学不得
七岁丧父的武训(孙栋光饰)原本无名,被称为武七,跟母亲一起在武家庄靠行乞为生。武训想读书识字,却被私塾先生赶了出来。后母亲病故,武训成了孤儿。


当起长工
十三岁,武训在山东各地流浪,靠打短工过活。十七岁,武训(赵丹饰)流落到薛庄店村,在富甲一方的乡绅张举人家打长工。


被骗·觉醒

二十岁,武训伯母病重,他要求支取此前三年的工钱。张举人篡改账本,还叫人打了武训一顿。被长工周大救出后,武训在破庙中昏迷三天,他自认吃亏受欺负都因没文化,于是决定兴办义学,供穷人的孩子免费读书。


卖艺攒钱
武训卖掉辫子,为义学攒下第一笔钱。头顶留下的一小撮歪辫,成了他的标志。为兴办义学,他四处行乞、劳作、表演杂耍,善款一攒就是三十年。


兴建义学
五十岁,武训的经历感动了几位乡绅,帮他用积攒的善款在堂邑县柳林镇兴建了第一所义学——崇贤义塾。


拒收牌坊
五十八岁,武训已兴办三所义学。山东巡抚赐其名武训,光绪授其“义学正”名号,赐黄马褂,并为他修建牌坊。武训并不适应官府的种种嘉奖,他叮嘱义学的学生们读好书也不能忘记穷人,然后消失在原野中。

  

相关推荐
科研宜居并肩行!雁栖小镇音乐节即将开启
新京号
为什么我们需要电影节?
新京号
第十五届北影节开幕 :春天,来北京看世界最好的电影
娱乐
第十五届北影节圆满落幕,《爱的暂停键》获天坛奖最佳影片
娱乐
《全球史的九炷香》|每日一书
文化
可买可卖、自助回收30分钟变现,实探智能黄金“ATM机”
财经
和田县实验中学与首师大附属丽泽中学开展“书信手拉手”活动
新京号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丨让“希望的田野”充满活力
时事
四季皆美!送你一套“北京雪乡”限定壁纸
新京号
2025中国科幻大会:观众“足不出炉”就能“触碰未来”
北京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