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没有不散的“赵本山”
新京报
2012-01-20 03:30

  ■ 视点

  央视春晚微博昨日发布消息,称赵本山因连日带病坚持排练,身体极度疲惫,决定退出2012年春晚舞台。作为春晚的一大看点和笑点,赵本山的突然离席,无疑会让一些人遗憾。但谁都知道,这样的一天总要到来的。

  客观地讲,赵本山不仅成为了春晚一块醒目的招牌,而且成为了多年以来中国大众文化的一个符号。他在春晚的地位,在大众文化中的作用,无可取代。毕竟他曾经带给我们那么多难得而由衷的欢笑,陪伴我们走到了他自己鬓发如霜,排练要靠吸氧来维持。赵本山不是铁打的金刚,也不是百变金刚,就像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一样,天下也没有不散的赵本山。

  这不仅是人生的客观规律,也是艺术的客观规律。作为大众文化,是大众在文化工业与日常生活的交界面上创造出来的。赵本山这样的小品形式,成为了春晚的拳头产品,也是缘于这样主客观的双向条件。就如同一个赵氏文本成为了春晚上不可取代的节目,来源于舞台和角色两方面的力量交汇。

  值得反思的是,为什么多年以来,春晚语言类节目一直就靠赵本山等几位老演员撑场,而很少见到新面孔?是大众文化的生产捉襟见肘,还是其他什么原因?

  或许,这说明春晚过去对于大众文化的认知有问题。既然大众文化是一种生产,在产品的策划和生产过程中,就要有宏观的把握和微观的调整。其实,明眼人早在几年前就看出了问题的端倪,即便前两年赵本山和小沈阳在春晚上演出了颇受好评的小品,也已经显现出是强弩之末。

  其实,只要放开眼光,真正地做好大众文化的生产,在喜剧或小品的民间市场上仍然大有可为。只要看看北京如今几乎遍地开花的相声舞台,就可以发现,江湖上芳草芊芊。只是需要发现和培育,需要时间和眼界以及心胸。

  赵本山如今“病退”春晚,不见得就是坏事,即便赵本山依然是很多人的“旧爱”,大众和生产商却会不约而同,并马不停蹄地寻找自己的“新欢”。就像俗语所说:缺了穿红的还有挂绿的,缺了梅兰芳还有马连良。这就是大众文化,道是无情却有情。

  □肖复兴(学者)

相关推荐
每日一福|蝉鸣入诗,清凉入心——夏日古诗词三帖
新京号
独特的告别礼,来自北大一位大四女孩
新京号
动态 | @全体毕业生,这场网络视听人才招聘双选会等你来!
新京号
作为颠覆力量的语言,重写马克·吐温的经典|《詹姆斯》
文化
以父之名:作家与父亲的命运纠缠
文化
3000多人在北大!又热闹,又PEACE!
新京号
传统民俗的现代焕新:短视频平台让龙舟文化破圈生长
文化
泡泡玛特的双面叙事:Labubu爆火VS“伯乐”股东清仓
财经
北大学生情侣→北大学者夫妻,走进他们的书房
新京号
当乌鱼遇上呀路古,解锁四季大兴新玩法
新京号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