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家电业的造假潜规则
新京报
2012-01-19 03:30

  家电产品的“中国能效标识”普遍存在造假,一些企业为分一杯羹,不惜在能效标识上造假。“虚标能效等级”已经成为家电行业的潜规则。近日,本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家电行业普遍存在技术参数虚标问题,除虚标能效等级外,家电产品的噪音、容积、冷冻能力、耗电量等指标,都成为部分企业“吸金”的假面具。

  B11·焦点

相关推荐
别让“勾兑陈年酱香酒”祸害行业生态 | 新京报快评
观点
公安部:对直播带货、网络订餐等环节食品安全问题实施精准打击
时事
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成效和经验
时事
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成效和经验
新京号
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成效和经验
新京号
中国证监会:对恒大地产财务造假案罚款超40亿元
时事
零容忍!证监会发布首批指导性案例,剑指财务造假操纵市场等行为
财经
在喻国明被声讨后的诊断:学术期刊生态,出路何在?
文化
环境监测机构造假调查后续:两家机构被吊销资质,九人获刑
时事
操控室内甲醛检测,生命健康面前不容造假 | 新京报社论
观点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