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望指导性案例能遏制“同案不同判”
新京报
2011-12-22 03:22

  ■ 社论

  “同案不同判”一直是影响司法公正的一块绊脚石,而案例指导制度的首要意义,即在于统一审判标准,约束法官的自由裁量权,最大限度地维护个案的公正。

  最高人民法院目前发布了首批共4个指导性案例。最高法研究室负责人介绍,指导性案例所确定的裁判要点,对人民法院审理类似案件、做出裁判具有指导作用,可作为审判依据。也就是说,这批指导性案例具有可参照性,可作为裁判文书的说理依据加以引用。

  首批指导性案例的发布,意味着法学界呼吁多年、最高法主导并力推的“案例指导制度”进入实践阶段。

  按照“法制统一”的原则,法律统一适用应是司法审判的题中应有之义。然而,司法实践中,法官滥用自由裁量权、法律适用不统一、同案不同判等现象,却客观存在,以至严重损害了司法活动的公信力。无疑,推行案例指导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同案不同判”一直是影响司法公正的一块绊脚石,而案例指导制度的首要意义,即在于统一审判标准,合理约束法官的自由裁量权,遏制潜在的徇私枉法,最大限度地维护个案的公正。

  《新京报》就曾报道,北京高尔夫用品商人冯书凯买通某球场保安,捞走客人打进球场湖里的球1620粒,价值10054.8元,被北京一中院终审判处盗窃罪,获刑3年、罚金3000元;而贵州村民滕彩荣到高尔夫球场内捡遗弃球,“涉案金额”达到15513元,却被判无罪。

  对于两人的捡球算不算盗窃,需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加以甄别。但普通公众有可能会认为贵州和北京的判罚存在矛盾,无疑有损司法权威。如果有了指导性案例,厘清其中的微妙差别,向公众澄清不同判决的原因,是能够消除质疑的。

  案例指导制度的重要意义还在于有利于提高司法效率,节约司法资源。对法院而言,对类似案件不必耗费过多的精力和时间,完全可以按照简易程序,按照类似案件类似处理的原则。

  其积极意义还体现在积累和传承司法经验和司法知识上。诚然,法官只有“书写判决书的笔”,并不能创造法律,仅仅是通过审判活动来解释、发现和发展法律,但审判活动也具有创造性,主要就是通过具体的判例体现出来,应当视作宝贵的司法资源,而不应被忽略。

  需要清楚的是,我国的案例指导不同于英美法系的“判例法”制度,而是以司法指导为特色、以维护司法统一为主旨;我国的审判制度,仍是以制定法为主、案例指导为辅。

  在指导性案例的基础上,最高法如能进一步加强分类案例指导工作,即有针对性地开展诸如涉家暴案例指导、涉毒案例指导、涉黑案例指导、未成年犯罪案例指导、新型知识产权案例指导等,则对提高案例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大有裨益。

  同案是否同判、法律适用是否统一,法官是否胡乱裁量等问题,不能一再成为公众诟病的对象,期待案例指导制度带来有效的纠偏。


    近日,最高法发布了第一批指导性案例,用于指导基层法院对类似案件的审理。此次发布的指导性案例共4个,包括民事和刑事案例各2个。最高法研究室有关负责人介绍,这次发布的4个案例是最高法院从各高级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审判业务部门推荐的100多个案例中遴选出来的,每个指导性案例都有“裁判要点”,“裁判要点”归纳了指导信息。   

相关推荐
企业家人工智能应用报告⑤|企业AI破局 完善组织能力与培训机
财经
《中国企业家人工智能应用调研报告(2025)》全文发布
财经
智能安全燃气灶崛起:Haotaitai如何以“妈妈安全灶”抢占时代风口?
企业资讯
多元坐标下的青春答卷:教育如何赋能青年从“标准答案”到蜕变跃迁
企业资讯
什么是武校生?当教育遇上武术
文化
兴利权臣还是被遗忘的先知:王安石变法的现代经济学解释
文化
《2025A股上市公司ESG卓越实践报告》
财经
数智革命×文化自信:2025中国时尚峰会谋划中国时尚新格局
企业资讯
《纳粹德国的法与不法》:法的精神,在于阻止以正当之名作恶
文化
为何“吃一堑”后很难“长一智”?
文化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