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观察家
据朝鲜中央通讯社12月19日消息,朝鲜国防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日于当地时间12月17日8点30分,因身体及精神的过度疲劳在前往地方视察途中去世。朝鲜全民悼念。受此影响,美元对16种主要货币汇率走强,风险资产价格全线下跌,亚洲股市受挫。东北亚重要国家韩、日、俄等均作出相应对策。
市场、周边和朝鲜民众的反应,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朝鲜半岛形势在地缘政治中的重要性,而这种重要性的确立,与金正日“建立强盛国家”的道路模式密不可分。
金正日成为朝鲜最高领导人时,正值冷战结束。国际形势发生巨大变化,深刻地影响到了朝鲜的经济形势和安全感。“苦难的行军”,既塑造了朝鲜近20年历史,也塑造了其独特的国际视野和反应机制。这特别表现在朝核危机发生后,六方会谈机制的建立和运行进程。
六方会谈机制的运转和中止,既反映半岛形势的复杂性,也是国际社会与朝鲜不断校正距离的过程。2005年的“9·19共同声明”和2007年的“2·13协议”,已证明灵活的和有建设性的国际磋商姿态,对朝鲜半岛无核化和东北亚基础安全框架的搭建有重要意义。
金正日逝世后的朝鲜,能否继承和延续其国际事务中建设性的一面,并加快解决国内经济问题,渡过难关?
首先,政局稳定是首要条件。其次,国际社会也不能坐壁上观。在全球和区域经济趋于一体化的今天,朝鲜已以另一种方式加入了一体化进程。朝鲜的稳定和发展,不仅关系本国及半岛,也关系整个东北亚。
因此,一方面,在保证半岛无核化的前提条件下,国际社会应继续并拓展对朝鲜经济物质、技术和发展思路上的多方面援助。另一方面,在相关悼念活动结束后,应继续推动六方会谈重启,保证已达成的协议的落地并寻求更多的共识点,尽早稳定地区安全形势。
实际上,在金正日生前,朝鲜已多次表达重启六方会谈的意愿,西餐厅、手机等一些现代元素,也越来越多地在朝出现。国际社会应正视并重视这些变化,积累并聚合新的建设性条件,拓展新的安全磋商局面。
朝鲜与中国有着传统的深厚关系,中国在解决朝核危机的进程中已经证明了可以发挥主导性作用。无论从国际义务出发,还是从负责任的邻居出发,在这一关键时刻,都理应对朝鲜给予更多的注目。
而国际社会,特别是与东北亚地缘相关的其他国家,也需要意识到,稳定的朝鲜,事关所有相关者的利益。用建设性的态度来处理对朝关系,才能保证这一地区形成长效的和平与发展空间。
□徐立凡(媒体人)
相关报道
12月17日,金正日在视察途中因身体和精神过度劳累,在专用列车上突发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脏休克。他随后立即接受急救,但当天8时30分逝世。18日实施的解剖完全证实了这一诊断。
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逝世的消息19日传出后,整个平壤秩序井然,但市民们沉浸在哀悼气氛之中。街头的平壤市民难掩泪水,相互告知这一哀痛的消息。大批平壤市民和学生聚集在市中心万寿台金日成铜像前,对金正日的逝世表示哀悼。
2000年6月13日,平壤顺安国际机场热闹异常,一架从朝鲜半岛南部飞来的飞机徐徐降落,韩国总统金大中的身影出现在舱门外,迎接他的是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