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的原则与步行的尺度
2011-12-08 03:23

订阅
■ 北京经纬
在北大人民医院旁,有辆小三轮,车主问,要去北站吗?我把价钱从十块讲到六块。虽然直线距离不过几百米,但我知道如果符合交通规则地走过去,很需要些勇气;关键我还想体会一把在西直门立交桥穿过的感觉。
西直门四个方向,又被立交桥切割出更多的角度,去对面变成了一项复杂的工程,符合交通规则的步行也是一场对智慧和意志的考验。
雅各布斯在她的《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中说:人口集中和用途多样化的城市地区,人们仍以步行为主,但在郊区或大部分灰色地带,步行则根本行不通。一个地方的多样性越是丰富多彩又有条不紊,人们就越愿意步行;即使开车或通过公共交通从外面来到多样化的充满活力的地方,到达那里后人们也会步行。
书中还提到:把城市交通只简单地看成一个分流行人和车辆的问题,并把实现这种分流看成是主要的原则,这种思想和做法完全搞错了方向。应该把城市的行人问题与城市的多样化,城市的活力,城市用途的集中化放在一起考虑。如果缺少其中一个,比如多样化,那么在人口众多的大型生活住宅区,人们当然会更倾向于使用汽车,因为这样比步行来得方便。这又让我又想到了陈军提到的那个富人和穷人关心的问题之分……
在北京北站外,看到有人走到二环路对面的西直门内,我决定尾随。当然,这是遵守交通规则的步行,因为地上有斑马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