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萝卜难卖,“农场主”免费送遭哄抢,曾设“防线”但被层层突破
(上接A18版)
菜农刘老汉说,以往希望丰收,现在有点打憷。菜多了,没人要,进批发市场又没有下家。另一菜农拿出一张罚单,罚金600元,无证驾驶,“一车菜也就落个300多块,你说这庄稼人开拖拉机,哪有驾照?”
卖洋葱的小李裹着棉被,在露天市场睡两天了,菜依旧没卖出去。他说,今年运气不好,前些天丰收了的洋白菜,都烂在了地里。
韩红刚不想让萝卜烂在地里。他每天上网看新闻,家里订了两份报纸。他决定做件特别的事。
11月24日,他找到媒体说,欢迎市民免费来拔萝卜。
“城里人吃菜也贵,烂了还不如送给他们吃,没准还能搭着卖点红薯。”回忆起当初做这个决定,韩红刚提高嗓音说,“我是一个花过大钱的人(指给母亲看病花费30万),我的言谈举止和村里人不一样,我对钱看得很淡。
“采摘”
“场面太乱了。”这天夜里,韩红刚思来想去,要采取些措施
11月25日一大早,帮工告诉韩红刚有人来摘菜时,他正在睡觉。
一个小时后韩红刚出现在地里,给拔萝卜的人当向导。最初的几小时秩序井然,大家还会把萝卜缨子放到指定的地方。
10点半,城里人来了。韩红刚回忆,当时一辆皮卡车冲进菜地,车停得很猛,几个小伙子扛着麻袋跳下车,直奔菜地。“我说我是管事的,人家连理都不理”。
皮卡车冲进菜地时,李老汉正在厨房准备午饭,当他走到菜地时,感觉头皮发麻,“黑压压地,地里全是人”。
韩红刚试图维持秩序,大喊注意素质,不过他的声音被人群的喧嚣淹没。地里的人越来越多。
菜地附近有家生态园,门卫记得,从园门口到韩红刚家的地头至少一里路,那天上午车在路上排得满满的。
望着人群,李老汉想起了虫灾,“绿油油的萝卜地,人群一过就光秃秃的了”。
免费采摘持续到晚上,此时附近的村民也加入了。相比旅游兼采摘的市民,村民的动作更快。
“场面太乱了。”这天夜里,韩红刚思来想去很担忧,决定要采取些措施。
首先,他请来了六名帮工,大家围在一起开了个会,研究明天怎么控制场面。
他用麻袋给帮工们做了马甲,上写着“管护”两个字。然后,在田地四周拉起了围挡,只留两个口,一进一出。
他还用四米长的铁皮写了宣传条幅,戳在地边。大意为,未经同意车辆不得入内。“萝卜免费,红薯每袋10、20、30元”。
失控
牵着狗的市民,穿着黄军装的村民,挺着肚子的孕妇,甚至开着警车的交警都涌入了菜地
11月26日清晨。人从四面八方涌进了地里。有人提着菜刀(砍萝卜用),有人扛着耙子。
直到今天,韩红刚也说不清楚,人们是怎么一下子就冲进地里的。他只记得,前夜设置的“防线”一道道迅速被突破。
地四周的围挡被突破了。面包车、皮卡、越野车轰鸣着闯倒了地里,车轮碾过,围挡被埋进了土里。
写着宣传口号的白铁皮被推倒了。人们扛着麻袋、铁锹,推着小车冲了进来。
韩红刚开始寻找负责管护的6名帮工,开始找不到,随后他发现“原来他们也开始挖萝卜了”。
混乱中,韩红刚注意到有些人开始挖地里的红薯。
曾去拔萝卜的白小姐称,挖红薯的人多是农民打扮,两三人一组。前面的人攥着铁棍,一下接一下往土里戳,红薯一个接一个翻出来,跟在后面的负责用耙子收红薯。两三分钟,一米高的麻袋就塞得鼓鼓溜溜。
韩红刚和父亲韩顺长心里清楚,局面失控了。
各种人进入了菜地。有牵着狗的市民,有穿着黄军装的村民,有挺着肚子的孕妇,甚至还有开着警车的交警……
父子俩称,当时地里有几千人。大家拿着各种工具在挖,有用菜刀砍萝卜的,有用钉耙刨红薯的,场面看起来就像一场战争。
韩红刚在地里跑来跑去。
“为啥挖红薯?”
“大家都挖,你咋就管俺?”
“别挖了,红薯要钱,买点吧?”
“不中,这地以前都是俺们的,挖些红薯咋了”
“那个别挖了!”……
报警求助是下午的事。警察来之后挠了挠头说,“注意安全别打架”。韩红刚说,警察走后一些人更肆无忌惮,不但拿红薯,还拿晒在田头的辣椒,一次好几捆。
混乱的场面让韩顺长喘不动气,他也在不停跑动。他一会儿夺回被挖走的红薯,一会儿又跑在儿子身边,向人赔不是,“我怕他脾气不好,把人家打了,”韩顺长说,“我们是外来的庄稼人,不经事”。
天色暗下来的时候,又来一个开着车的市民,遍野的残缺萝卜让他很觉遗憾。在得到韩红刚同意后,他用车灯照着,挖走几麻袋萝卜。
韩红刚说,有些人来晚了没好萝卜了,很不高兴,“说我炒作,我急了,这钱都不要了还炒个啥”。
人走光之后,满地的萝卜缨子、烂萝卜。按韩红刚曾经的设想,市民免费拔完萝卜后,地里是干干净净的。现在他发现,还得雇人重新清理。
韩顺长蹲在地头,估算丢失的红薯和辣椒,“红薯三万斤,辣椒二百捆……几万块的东西没了”。老人说,红薯和辣椒本来是准备卖了之后,交第二年地租的。
转变
因为萝卜的遭遇,韩红刚出名了。之后他卖红薯,一上午卖掉了三万斤
媒体报道了“萝卜事件”,韩红刚出名了。网上称他“萝卜哥”。
在郑州市区,“萝卜哥”至今还是市民热议的话题。
“人家农民挺不容易的,忙了一年落了个这样的下场。”“你说要是一个下岗工人种的地,谁还好意思拿人家东西?”
在韩红刚农场附近,“萝卜哥”同样是热点人物。
有的村民说,外来人脑子就是精,不像村里人多少东西烂在地里都不言语。还有村民说,政府就不该把地租给外地人,如果交给村里打理,也不会弄成这样。
也有村民觉得小事一桩。一名抄着手晒太阳的村民说,“他家的萝卜压根不能吃,不过红薯还不错。”
“萝卜事件”让韩红刚感到了一些困惑。他有些不解,为什么城里人不理解他,同样是种地的乡下人,拿了东西还不领情。
他同时也“反思”,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是我没组织好”。
韩红刚“出名”,地里红薯的命运被改变了。
有媒体人和志愿者帮他联系地方卖红薯。在郑州一个小区的广场上,12月3日一上午,卖掉了三万斤,有志愿者帮着卖。
根据新华社的报道,这一天,来买红薯的市民排起了长队,有的老人还拿着刊登了“萝卜哥”故事的报纸。
对比萝卜,红薯的遭遇,韩红刚一时还缓不过神儿。
欢迎提供
核心报道新闻线索
邮箱:hexinbaodao@vip.sina.com
电话:010-67106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