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洗衣店里的“猫腻”,根源何在
新京报
2011-11-29 03:22

  《新京报》记者近日“入职”知名洗衣品牌福奈特的几家连锁店,发现不少问题。这些自诩专业的洗衣店里,为节约成本,部分本该干洗的衣物被投进了水洗机,医用家用衣物、男女内衣、袜子被混洗,顾客的鞋子被暴洗掉色后,洗衣店直接拿皮衣护色剂上色蒙混过关,而所谓的“福奈特自主品牌专业高效清洗剂”,不过是从批发市场买来的普通洗涤剂。

  昨天,福奈特承认被曝光的问题,并表示将对全国数百家加盟店进行督促整改。尽管如此,这一事件还是有很多值得反思的地方——这个被有关机构评为“同行业品牌信誉度第一名” 的洗衣机构,为什么存在这么多问题,其他洗衣企业是否存在同样的问题?

  首先应反思的,当然是福奈特企业自身,其采取“特许经营”的模式迅速扩张,但对加盟店管理不周,对外声称系统规范化程度高,采用同样的设备助剂,实际上一些加盟店怎么方便怎么来,什么便宜用什么。管理混乱的背后,反映的不仅是发展模式出了问题,而是企业伦理、社会责任意识的匮乏。而这样的匮乏,是很多企业的通病。

  其次值得追问的是,一个企业存在这么多问题,却依旧“带病”发展壮大,监管方面是否存在疏漏?事实上,洗衣店的乱象并非北京独有,全国各地每年被媒体报道的“洗衣纠纷”屡见不鲜,以水洗冒充干洗等欺诈行为,可以说是老生常谈。

  2007年,商务部、国家工商总局、环保总局曾联合颁布《洗染业管理办法》,对此类行为有惩罚性的规定。但因为这些规定往往过于“原则”,缺乏具体标准而难以实施。比如,该管理办法规定,“洗染店不得使用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干洗溶剂……”,但到底什么干洗剂是不符合“有关规定”,却没有明确限制。由此导致一些地方的消费者因干洗剂过敏,却维权无据。

  洗衣店的问题看起来都不大,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种种乱象所折射出的问题根源,具有一定的“普适性”。无论是一些连锁餐饮企业,还是培训香精包子、废机油回收……媒体记者去“卧底”调查的地方,经常能发现一些不为消费者所知的“潜规则”。

   而这些“潜规则”之所以能够盛行,都和企业伦理缺失、监管缺位等相关。福奈特加盟店的问题,只不过是敲响的又一记警钟。

  □敬一山(媒体人)

相关推荐
乡村人如何把自己装上书架?法国20世纪“农民作家”图文鉴
文化
《维吉尔之死》:诗人维吉尔,为什么想要焚毁《埃涅阿斯纪》?
文化
为什么说廉耻是“养”出来的?|一叶识春秋
文化
【中央、省级媒体看阜南】新华社对话“希望的田野”!点赞阜南利民村
新京号
新华社对话“希望的田野”!点赞阜南利民村
新京号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