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e周谈
在整个中国十一长假期间,美国有两件事比较引人瞩目,一件是雅虎自解聘前CEO巴茨后,是卖还是撑,传出各种消息;另一个就是占领华尔街。遗憾的是,这两件事本来应该成为一件事,真正应该去占领华尔街的是雅虎员工和小股东,而不是低收入者和工会支持者。
从光芒万丈的全互联网形象代言人,沦落到成为各大巨头收购甚至“放风收购以炒作”的对象,雅虎用了16年。这16年中,雅虎的股价从400美元跌到15美元左右,流量被Google和Facebook超越,搜索引擎被外包给微软的Bing,广受网民欢迎的“美味书签”产品出售给了创业公司,董事会、代理CEO对出售还是维持的表态都含糊不清,巨人迟暮的形象鲜明而惨淡。
雅虎辉煌的时候,曾一手确定了互联网最基本的原则:免费。用户可以免费获得上网的基础产品如邮箱、个人主页、基本信息服务;雅虎认为,自己将成为用户浏览互联网的大门,上网时只要来到自己的网站,就能免费获得一切必须的服务;它的盈利方式,则是依靠流量变现为广告,向广告商收费,以支撑用户的免费。这使得互联网摆脱了有线电视等网络服务的“内容收费”模式,并获得了高于后者几十倍的增速。
通常来说,创标准者得天下。雅虎的门户模式,使本来需要网站付出代价维持的“点击量”,变成了真金白银;开拓了互联网广告模式的雅虎,完全可以靠着在整个互联网空间上“第一媒体”的地位,享受垄断收入。
但是,由于创始人杨致远和大卫·菲洛过早地失去了对董事会的控制权,被华尔街投资银行、机构控制的雅虎董事会,开始重视公司的短期报表,在CEO聘任问题上首鼠两端,使雅虎最后丢掉了赖以立身的搜索,又拒绝在搜索广告方面与最强的Google合作,反而投入微软的怀抱;在技术开发和媒体运营上,都丢掉了自己的强项。
在雅虎之前,AT&T公司也因为服从华尔街的短期要求,拆分主营业务包装上市,最终导致协同创新不足,丧失了有线通信时代的霸主优势。在国内的创业团队内,如何引入VC加快发展、但又不至于令创始人丧失控制权,以保证企业的长远发展,也成为越来越受重视的问题。
导致雅虎衰落的原因,有技术发展的原因,也有经营方向的原因,但董事会与大股东缺乏足够的远见、导致整个公司没有形成有效而清晰的战略,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从这个角度看,雅虎才真正应该是占领华尔街运动的发起者和领导者。
□花落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