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最高法明确“资不抵债”标准
新京报
2011-10-08 03:21

    债务人偿还能力以实有财产为标准,不考虑信用、能力等因素

  本报讯 (记者邢世伟)最高法近日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一)》。这个司法解释中规定了法院在审理企业破产案件时认定“资不抵债”的标准。

  着眼于资债比例关系

  对于认定债务人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的问题,《规定》称,债务人的资产负债表,或者审计报告、资产评估报告等显示其全部资产不足以偿付全部负债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债务人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但有相反证据足以证明债务人资产能够偿付全部负债的除外。

  最高法民二庭有关负责人介绍,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是指债务人的实有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即通常所说的“资不抵债”或“债务超过”。“资不抵债”的着眼点是资债比例关系,考察债务人的偿还能力仅以实有财产为限,不考虑信用、能力等可能影响债务人清偿能力的因素,计算债务数额时,不考虑是否到期,均纳入债务总额之内。

  该负责人称,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是对债务人客观偿债能力的判断,因此应当以债务人的真实财产数额为基础,如果当事人认为债务人的资产负债表,或者审计报告、资产评估报告等记载的资产状况与实际状况不符,应当允许当事人提交相应证据予以证明,推翻资产负债表、审计报告或者资产评估报告的结论。

  五情形可认定无力清偿

  司法解释还规定,债务人账面资产虽大于负债,但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其明显缺乏清偿能力:

  (一)因资金严重不足或者财产不能变现等原因,无法清偿债务;

  (二)法定代表人下落不明且无其他人员负责管理财产,无法清偿债务;

  (三)经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无法清偿债务;

  (四)长期亏损且经营扭亏困难,无法清偿债务;

  (五)导致债务人丧失清偿能力的其他情形。

相关推荐
最高法发布案例明确:支配性劳动管理是认定存在劳动关系的关键
时事
标准更明确 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处罚裁量基准公布
第一看点
最高法工作报告明确今年重点工作,劳动就业权益保障被写入
时事
最高法发布批复,明确外币及港澳台货币逾期付款利息计算标准
时事
国家水资源计量站正式建成
时事
新司法解释:非法采挖永久基本农田黑土五百立方米即可入罪
时事
最高法发布司法解释,明确父母出资买的房在子女离婚时如何分割
时事
最高法明确:违反夫妻忠实义务将共同财产赠与他人的行为无效
时事
公安部有关部门负责人就《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答记者问
新京号
2025年全国计划招聘特岗教师2.1万名
教育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