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手记
□曲亭亦
8月底,到瑞士参加了一次以户外为主题的全球媒体团,与十几个来自世界不同国家的编辑和自由撰稿人,在日内瓦湖区停留了3日。虽然“户外”是活动的要素,但是几天相处发现,“语言”才是很关键的问题。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一直以为英语是与外国人交流的核心力量,甚至认为学好英语,就可以了解全世界。很多旅游材料也会告诉你,大部分的欧洲人除了母语,都会说英语,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即使瑞士这样英语普及的国家,一些生活在偏远山区的人们也只会说当地语言。当然,如果你英语好,旅游是没问题的,至少遇到迷路、行李遗失、航班误点等意外,都能顺利解决。然而,你要真正了解当地文化,在欧洲,仅仅会英语是不够的,或者说语言本身是不够的。
我所在的这个组,除了一个澳大利亚人、一个以色列人和三个亚洲人,其余的全部来自欧洲,包括法国、德国、比利时、捷克、俄罗斯和波兰。当你单独跟他们聊天时,没有问题,他们会耐心地跟你聊马赛和普罗旺斯的美丽、父亲的第一个中国女朋友、好吃的中国火锅、比利时啤酒……
但有趣的是,那位比利时老哥听我提到正在国内大热的3D电影《蓝精灵》,却茫然而无辜地摇摇头:“我听说过,但是没有看。”另外三位捷克、德国和法国姐姐们也对这部好莱坞大片没有啥兴趣,他们更喜欢聊的话题是美食,还有艺术,比利时哥们聊起他的家乡布鲁日,长篇大论地谈鲁本斯故居,慢慢整个话题蔓延到弗莱芒画派,里面搀杂着法语、德语、荷兰语……然后,我就完全听不懂了。
紧接着,退出谈话圈的是新加坡女孩。她曾在美国生活过半年,“老实说,美国的生活很容易适应,他们说英语的腔调和我们很像,文化也接近,比如都看《阿凡达》,都追《越狱》和《生活大爆炸》,都吃汉堡,都喝拿铁……所以,在欧洲仅仅会英语是不行的。”
当然,他们四位都年纪颇长,大概四五十岁,也并不是普通的记者,而是资深美食家和专栏作家,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渊博的知识。实际上,年轻的波兰女孩对他们的话题也表现得很沉默,而俄罗斯姑娘更愿意跟旁边的澳大利亚帅哥调调情。他们只是太年轻了,几十年后,他们会变得更有趣,更生动,更加懂得生活和艺术——不像我们,四五十岁后只会聊孩子、房子、车子和斗地主。
我们总是抱怨,在法国、意大利或者西班牙旅行时,当地人都不肯说英语,“他们明明听见我在用英语问路,可还是咕噜咕噜吐出一大堆他们自己的语言。”然而,通过这次旅程,我似乎明白欧洲人对自家语言的执着——他们并非是固执、傲慢或者不友好,只是下意识地执着于自己的语言和文化。实际上,我们习惯于急功近利地把英语当作一种交流工具,殊不知它本身更是一种文化。
在日内瓦湖区的阿尔卑斯余脉,我们在半山腰的一家小餐馆吃午饭。美丽的女主人来自马赛,她每天采摘山里的植物,用来烹制菜品,这也是餐馆的特色。女主人热情洋溢地介绍她喜欢的每一种植物和每一种香料,吐出一个又一个美丽而令人迷茫的法语单词,法国、捷克和德国三位女士惊喜地与她互动。而我们却只能煞风景地请她告知相应的英语单词是什么。实际上,我突然发现,这跟法语还是英语没关,即使她告诉我们相应的中文名称,我们还是一片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