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名人不必惧怕“微博绞肉机”
新京报
2011-09-28 09:14
  【娱乐前线】
  
  微博的“名人效应”还在延续,隔三差五总有一些你认为永远不会开微博的人开了微博。比如新近转型为作家的林青霞,谁会想到这位退隐多年的大美女,有一天也会出现在微博上?
  
  对待开微博这件事,名人的态度有的是敢为人先,有的是半推半就,但也有人坚辞开博邀请,有的人即便被网站代开了微博,也从不登录。比如贾平凹,这位作家宁肯用笔写作将手指磨破也不愿用电脑,怎会去微博上写一些小零碎?
  
  名人不开微博多是因为不喜欢、不适应,但也有恐惧微博的。前两天,姜昆在江苏演出接受记者采访时,就表示“这我不上,容易惹事!”“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事儿,我还是别在这上头花时间了。”20年前就曾开网络公司、现在也常在网上潜水的姜昆拒开微博,真是很聪明的选择,他算是真正看透微博本质的一种人。
  
  如同“有了江湖,就有了是非”,微博同样可以看到人心、窥到人性,庞大的用户量,纷杂的是非观,八卦的强劲风力……种种力量纠缠在一起,让微博成为“名人绞肉机”:周立波因为“网络公厕论”遭围剿暂停更新微博;“含泪劝灾民”言论引发的余怒未消,余秋雨刚发表第一条微博就有无数网民砸场子;那英微博炫耀交警开道,被猛烈围观,最后道歉了事……
  
  微博像一个放大镜,监督着名人在网络上的言行,即便形象一直不错的姚晨,在微博上抱怨了一下堵车,也被斥“明星特权心理”,微博的绞肉机功能对“微博女王”也不会手下留情。在肯定名人言论为社会进步所做贡献的同时,微博也对名人的自私、狂妄、无知进行着锱铢必较的批判,虽然难免有矫枉过正的时候,但整体上微博还是在教育名人如何珍惜自己的话语权,别在常识上犯错误。
  
  换句话说,一名内心秉承公正、客观的公众人物,是不惧怕微博的。拒绝微博,实际上也等于间接地拒绝了一个更好表达自己、体现公众人物价值的渠道。当然,不开微博作为公众人物的选择,要得到尊重,但如果仅仅是因为怕被微博揪出自己“皮袍下的小”,或者怕上了微博得到更多监督而失去部分自由,这就没有必要了,就算开了微博,公众人物也有相当大的选择权,包括沉默权等等。没人逼着名人非得在微博上怎样怎样,只是面对一些公共话题,名人要谨慎发言,不能说过多偏颇之词。
  
  所以,姜昆大可以放下包袱,轻轻松松地把微博开起来,整天潜水多闷啊,浮上水面说个话、跟大伙儿交交心,多好的事情,现在也不是以言获罪的时代,说几句真话不会被“整死”。
  
  □韩浩月(北京 媒体人)
相关推荐
新闻多一度 | 高考倒计时10天 这些提示提前看
时事
高考之后的志愿“纠结症”
新京号
蔡澜去世|“我决定活得有趣”
文化
上万人抢着进小米工厂连吃带拿,打工人把资本家羊毛薅明白了
新京号
专访全国政协常委迟子建:亚冬会,让黑龙江干部更自信
政事儿
120+摊主集合完毕!2025北京图书市集春季场图书摊主介绍
文化
120+摊主集合完毕!2025北京图书市集春季场图书摊主介绍
文化
打工人嘴替卡夫卡,其实从不在工作中“摆烂”
文化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