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务院要求蓬莱溢油事故维护受损各方权益;康菲称将设渤海湾基金
据新华社电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处理情况和渤海环境保护汇报,研究部署加强环境保护的重点工作。
追责
维护受损各方合法权益
今年6月4日以来,位于渤海中南部海域的蓬莱19-3油田连续发生溢油事故。截至9月6日,溢油累计造成5500多平方公里海水污染,给渤海海洋生态和渔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目前,溢油风险点仍未彻底查清,溢油隐患仍未彻底排除,溢油造成的损失仍在调查评估中。
有关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抓紧做好事故调查处理工作。一要督促责任单位彻底排查溢油风险点,封堵溢油源,认真清理油污,切实减轻污染损害,并重新编报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二要彻底查明事故原因,查清事故造成的危害及损失,依法追究责任,维护受损各方合法权益。三要吸取事故教训,立即部署开展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安全生产检查。四要全面、准确、及时发布事故处置相关信息,真诚回应社会关切。五要着眼长远,抓紧研究完善海洋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应对
努力修复渤海生态系统
会议确定了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目标:确保渤海生态安全,入海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力争渤海近岸海域水质总体改善,力争实现人海和谐。为此,一要加强规划引导,优化产业结构与布局,切实改变沿海地区重化工比重过大、过于集中的状况。严格控制新上石化项目,禁止在可能造成生态严重失衡的地方进行围填海活动。
二要加大治污力度,有效控制陆海污染源。
三要多管齐下,努力保护和修复渤海生态系统。
四要建立渤海海洋环境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应对机制,修订完善相关应急预案。
五要强化地方政府和企业的主体意识、法制意识,落实海洋环境保护责任。
六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参与渤海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 链接
六大工作重点
会议讨论了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当前要做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凡依法应当进行环评的建设规划和项目,都要严格履行环评程序。对环评文件未经审批即擅自开工、建设过程中擅自作出重大变动等违法行为,要依法追究管理部门、责任企业及有关人员的责任。
(二)切实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
(三)严格化学品环境管理。
(四)加强农村环境保护。
(五)加快建设环境监测预警体系。
(六)完善环境法律政策体系。针对近期各种环境事件暴露出的问题,抓紧制订和修订相关法律法规。
■ 反应
康菲:将设立渤海湾基金
再次道歉,将根据中国相关法律承担公司应尽的责任
本报讯 (记者钟晶晶)昨日,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正式宣布,将就在中国渤海湾蓬莱19-3油田发生的溢油事件设立基金,旨在根据中国相关法律承担公司应尽的责任并有益于渤海湾的整体环境。
有关该基金的设立与运作,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表示,将与中国相关政府部门及该油田合作方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配合。
关于基金设立的具体细节,例如基金金额以及具体用途等,康菲石油并未披露。“有关细节,正在讨论中。”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相关人士说。
康菲石油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表示,康菲石油公司对于该事件的发生深表歉意以及因此对中国人民和环境产生的影响表示道歉。
截至记者发稿,对于国务院常务会议内容,中海油与康菲并未就此事表态。
■ 观点
生态环境调查至少需数千万
有业内人士表示,可借此契机促进对渤海生态环境的专门立法
不过有专家预计,如果这些基金先期用在生态环境调查上,至少金额要达到数千万元。
国家海洋局一位内部人士表示,国务院常务会议的决定体现出政府对于溢油事件以及海洋环境的重视,渤海是中国半封闭内海,自净能力差,周边又都是工业发达的城市,海水污染非常严重。为了治理渤海,多年来国家海洋局一直在推动建立专门的保护渤海环境的立法,但是一直难以有实质性的进展。渤海沿岸有“三省一市”,我国的立法一般不针对区域法,多是地方法规或者是全国的法律法规,因此推动起来一直很困难,目前仍处于调研的阶段。
他表示,此次蓬莱溢油事件或许可以成为一个契机,从中央层面加大对海洋环境整治的力度,促进对渤海生态环境的专门立法。
据了解,日本为了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就已制定了专门针对濑户内海的立法。
本报记者 钟晶晶
相关报道:
本网快讯 (记者 钟晶晶)在国家海洋局认定蓬莱19-3油田溢油属于责任事故后,对其追责的行动又出现了新的变化。今日北京华城律师事务所律师贾方义表示,已经向山东省公安厅、山东省检察院、国家海洋局递交公开信,举报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有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等嫌疑,要求公安机关依据中国相关法律对其展开刑事调查。
本报讯(记者钟晶晶)康菲石油昨日披露,在9月4日晚8时,康菲中国已完成停止蓬莱19-3油田的钻井、注水及生产作业的程序,共计231口井(包括180口生产井及51口注水井)停止了作业。这也意味着,该油田完全关闭运营。康菲表示,正在重新编制油田开发海洋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并将提交国家海洋局核准。
本报讯 (记者钟晶晶)针对9月2日,国家海洋局要求康菲石油在蓬莱19-3油田停止回注、停止钻井、停止油气生产作业(“三停”)的最新决定。中海油昨日回应,尊重并将坚决执行国家海洋局的决定,同时将积极推动建立海洋环境生态基金。不过中海油方面并未就如何推动建立该基金做具体解释。
本报讯 (记者钟晶晶)昨日,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正式宣布,将就在中国渤海湾蓬莱19-3油田发生的溢油事件设立基金,旨在根据中国相关法律承担公司应尽的责任并有益于渤海湾的整体环境。
康菲公司的作业记录显示,6月2日,B23号井的注水量从3700多桶增加到6000多桶,井内压力却出现了下降。这种不正常的情况出现,作业者理应有所警觉,但高注水量的注水作业却继续维持了七八天。
本报讯 (记者钟晶晶)央视昨日报道,央视记者前日在事故海域发现目前海面上仍有油污,与此前康菲表态的“两个彻底”不符。对此,康菲员工表示:“我们就是骗你的”。就此,昨日晚间康菲石油刊发声明称,央视的报道与事实不符,接受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的康菲中国员工没有发表该言论。康菲还要求中央电视台更正采访中的错误报道。
本报讯 (记者钟晶晶 马力)8月31日期限已至,昨日,康菲石油向国家海洋局提交报告,表示已按照国家海洋局要求完成了“两个彻底”(彻底排查溢油风险点、彻底封堵溢油源)。但该说法尚未得到国家海洋局的确认。
相关评论:
单纯依靠海洋局来处理溢油事故是有局限性的,需要建立一种基于国家层面、由多部门参与的快速反应机制。
莫非只要采出油,作业者就可随意在海上想打多少口井,就打多少口井?如果只是做个“甩手掌柜”,只是参与工作计划,就可获得51%的石油产量分成,这样的工作也未免太“轻松”了。
令公众不解的是,渤海溢油事故一拖三个多月,康菲公司堵漏、清污不积极,为何要求央视“更正”这么积极?
尽管康菲公司声称已经完成了“两个彻底”,但还是需要反思,在过去的三个月,为何一边是监管部门政令一道接一道,一边是溢油事故愈演愈烈?
如果海洋局积极作为,派得力律师上阵,按海洋局和农业部制定的相关标准,会算出天价赔偿款,可能会打破中国污染案的索赔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