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回望民国语文,我们能学到什么?(2)
新京报
2011-09-03 01:42

 (上接C04版)

  理解语言的变迁

  民国语文与现代语文的差异

  和俞晓群不同,西渡从语言的角度,注意到了另一个传统。“从语言上说,我们现在的语言,首先和五四以来的传统有关系,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传统———就是延安。延安的白话是赵树理这些底层作家最先使用的,语言更接近底层民众,它和知识分子的语言差别比较大。大陆的语言受到延安传统的影响。所以,现在大陆和台湾使用的语言其实有很大的差别。

  西渡称,“现在回头去看民国语文,觉得确实也还是非常宝贵的一个资源。好像我们自己渐行渐远,忘了我们的出发点,民国语文当中的很多优点,我们自己丢掉了,需要重新去发现它,重新去认识它。对于我们现在教材的编写或者儿童读物的出版,我觉得都有价值。但是也不是说,我们完全要走回头路,这也是走不通的,我们本身的语言,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我觉得,我们可以吸收民国语文的一些因素,不仅包括教材的篇目选择,还有一些具体的处理,叶圣陶、胡适和蔡元培等人编写的一些东西,现在还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语文研究专家王林认为,民国时期的语文,最重要的特质是它的儿童性非常充沛,也非常尊重孩子们的想法。其次,它对自己民族传统文化抱有扬弃的态度。从五四时期,我们对传统文化经常说“不”,当时反驳国文教材是文言文,在1911年以前的教材是文言文,在1911年之后有一些教材已经开始有白话文出现,但是你可以发现,在那个教材中,有很多地方是对一些传统的篇章进行一些白话文的处理,处理得好不好是另一回事。

  王林称,“其实最让我感动的还不是儿童性和它对传统文化的态度这两个方面,我自己读了很多民国时期的语文教材,觉得它里面有一种非常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在。我感觉那个时候的人精力充沛,活力四射,很有政治理想,可能因为那个时候中国是弱势的国家,需要通过教育来改变国家的命运,所以赋予了很多的想法在教材里面,但是它和儿童性并不是背道而驰的,而是以孩子可以接受的方式来讲述的爱国主义。”

  当前教育的借鉴

  从民国语文中学儒雅

  俞晓群觉得,重温民国,首先是为了弥合一段历史的文化断层。它的大背景是在大历史视角中,“我们仍然处在五四时代”,即使战乱频仍、社会动荡,都没能改变这样的历史与现实的状况。

  俞晓群认为民国时期许多人物的创作,实际上已经达到很高的文化水准。比如图画书,在民国时期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像日本人松居直先生在他的《我的图画书论》序中即写道:“中国儿童书的出版在20年代就达到了相当高的国际水平,然而30年代以后却由于我国的侵略战争蒙受了毁灭性的打击,发展受到阻碍。”

  俞晓群说,从浩如烟海的民国典籍中选书,也要多一点研究,多一点经典意识。比如,我们选择出版“幼童文库”就找到了三点依据,一是名社,商务印书馆;二是名编,王云五先生;三是名著,王云五先生说,他一生中编辑了三套重要的文库,即“万有文库”、“幼童文库”和“小学生文库”,可见其地位之高。还有,王云五先生在评出30种最有创意的图书中,也包括“幼童文库”。另外,重印“小学生文库”的工作,我们也在进行之中了。

  俞晓群认为,在技术层面上,我们也会考虑到三个变迁:一是文字的变迁,重点研究汉字简化的因素;二是语言的变迁,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尤其是白话文的兴起与流变;三是社会生活的变迁。所以,我们这次重印的重点集中在图画书上,正是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才做出的决断。

  西渡认为,从语言上说,我们从小要学习民国语文的儒雅,以及节奏上的从容。“其实语言教育的是人,我们实际是语言所熏陶出来的,我们的语言急促,我们的语言浅白,其实会影响到我们为人处世上,我们行为方式都受语言的影响。”

  西渡说,“网上有人说,民国有些几岁的孩子作文写得多好,我们现在的孩子写得都不好。我觉得,不应该这么看,他们有当时的语言环境,语言条件。刚才我说,那时的孩子可能写得比我们优雅从容,但是有些网上说的好作文,也是当时的一个模式。我觉得,所有这种模式都应该打破,让孩子去发现他自己的那种(表达方式),他有自己的观察,有自己的感情,有自己的想法,鼓励孩子的个性在作文上得到表现,这个是最重要的。现在恰恰是作文上完全是你不能有个性,你有个性你就得不了分,这个我觉得非常可怕。”

 

  【游记作文】

  暮春时的西湖

  作者:来元信 选自《民国小学生作文》第二辑

  一年一度的春假,又给我们盼望了!在这春光明媚,和风微拂的时候,打动了我们游湖的意兴。我们就在家中,组织了一个远足会,向父母要了钱,就到西湖那边。

  我们先慢慢地走到湖滨,在公园里坐了一会,然后雇了一只小舟,在万道水波中,荡漾开去。

  小舟慢慢地摇着,那全湖的风景,便也了然在目:湖滨的翠柳,随风婀娜地飞舞;红光夺目的桃花,夹植在垂柳中,倒映得满水皆红;同时,那些山呀、屋呀,它们的影儿在湖中微微荡动,真是一幅绝妙的“西子书”!

  两条蜿蜒曲折的长堤,当然是苏堤和白堤了。苏堤上高耸着的是断桥吧,还有锦带、西泠,也很能引起游人的游兴。

  舟子从湖心亭划过,不过是一个水墩罢了。不久,又过九曲桥,到三足鼎立的三潭印月。雷峰塔是早已倾圮了,可是那雷峰夕照的旧址,仍能指出来;回过头来,宝俶塔正矗立云霄。

  在行舟的当儿,那阵阵的湖风,轻轻拂人,正可沁人心脾。欸乃的橹声,推着船身,顺着湖水前进。

  耐人景仰的岳庙,也给我们沿湖到了!西子湖畔的景色,都收入了我们的眼底。

  呀!时光迅速,一会儿便到了暮色苍茫的时候,我们的游兴也尽了。在波光荡漾中,便乘着原船回转。

  一切寂静了。除欸乃的橹声外,什么也听不见。望着对岸的灯光,好似万道金蛇,在湖中荡动。不多时,我们的小舟已在湖滨公园的面前停泊,于是各人便上岸归家。 

  点评:这篇民国小学生作文解构自然,行文流畅,文字清新,小作者对于景物观察细致,并融入了自己对于西湖春色的热爱,情感真实,可谓“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笔写情”。

  【民国老课本课文】

  修身八堂课

  方钧编纂 选自《修身老课本》第一辑

  (辽宁教育出版社2011年5月新版)

  1916年,中华书局编辑出版了《新式修身教科书》,在原有的传统美德教育基础上,推行现代民族国家公民教育。以下选自该书内容。

  C04-C05版采写/本报记者 张弘

相关推荐
北京政法卫文工会搭台“天使杯”:护士以赛促科普,聚焦院前急救
时事
这8种行为,统统不能干!小心被捕 || 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新京号
第十九届儿童阅读论坛暨亲近母语教育研讨会召开
文化
彭凯平×萨尔曼·可汗:你准备好把孩子交给AI了吗?
新京号
北京首届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学习成果十佳示范项目公布
教育
开在大学里的托育园:“05后”科班生实习上岗带娃
北京
我们真的需要那么多流量爆款吗?
文化
咱们新疆好地方 | 每年214天六级以上大风天气的“中国风谷”在哪里?
新京号
教育无问西东:一块屏幕交出的山海答卷
教育
“追光者”席鹏:在交叉学科研究中探索细胞的奥秘
新京号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