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届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十本入围书抢先看
在北京最热的三伏天里,竟然有幸拿到了第二届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的十本入围书!这可是从三百多本参选作品中挑选出来的佼佼者。这些作品文本题材、创作媒材各有特点,可以想象创作者下的工夫,也可以看到经过几年的时间,华文儿童图画书的创作已颇具气势。闲话少说,不妨和我一起翻开这些精美的图画书,开始一次“仲夏夜”图画书之旅吧。
《青蛙与男孩》的故事十分可爱,画风也十分讨喜。文本部分,是从男孩与青蛙的对话开始的:“噢,外面下雪了。我要玩雪去喽!我才不会睡长长的觉呢!”故事十分童趣又让人不怀疑它的逻辑性。我读到故事最后的部分,男孩从想象回到现实,感觉笔触有些不如之前那么自然,给我一种特意制造惊奇效果的感觉。这是一个很巧妙的寻找自我的故事,可是,对于男孩而言,他已经找到了,我想读者也已经找到了,点明“我是我自己”反而让我觉得有些遗憾。
《葡萄》这本图画书很小,开本与故事都是;画风的清新,一如作者选择新角度来讲述狐狸与葡萄的故事。狐狸的天真在于它想吃葡萄便自己来种,在于它想收获更多的葡萄而去请教各种各样的角色,而不仅仅是去请教葡萄专家……这是一个十分现代的狐狸与葡萄的故事,作者的巧妙在于幽默地杂糅,让狐狸的梦想成真。
《门》的开头非常好,“一位叔叔的绿外套被风吹到了楼下。”怎么办?小朋友们一定会问,于是有了下面曲折的故事。《门》的作者从局外人的角度观察这个门里门外的故事,去看待这个有些灰色的小插曲。小男孩的安全意识与桌上的那幅画不无关系,最后也以小男孩的聪明解决问题,“我可没有给陌生人开门哦!”这是小小的聪明,小小的调皮,也让我读到,现代平凡生活里的一种小小的冷漠,或者说,作者以小男孩的聪明来间接、幽默地冲破这种冷漠。
《门》的画面设计简洁、干净之中透出大气,更能集中读者的关注点。说到大气,在这些作品里,《雄师堡最后的卫兵》是我认为最为气势磅礴的一部作品。其中主题(超越物种的友谊)本已让人感叹,作者又以多个惊险的小故事来支撑这个主题,贯穿始终;加上画家的功力,对狼犬巧克力的刻画,犹其是前后环衬的渲染,让人一翻开就忍不住放开想象,想象这种大气的友谊……
台湾作者创作的四本作品,我对《三位树朋友》也有特别的感情,分享这本图画书的时候,时时让我想起小时候在山里的生活。为此,我也想对《三位树朋友》的创作者说:感谢你们,有了这么好的一本作品,这是一份记忆,也是一份对诗意童年的感恩。不过,我略有些担忧,就是《三位树朋友》,承载的情感有些多了,对于孩子而言,经历四季景物的变更,经历树朋友成长与消失,我担心他们有些难以消化,当然,好书的魅力无穷,我的建议是家长安静地与孩子分享,哪怕需要几次才画上句号。
曹文轩笔下的“人物”,如同他自己所言,在情节中折腾来折腾去。《痴鸡》中瓜瓜家的黑鸡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无论经历怎么样的对待,黑鸡都坚定一个信念———我要做妈妈!无论瓜瓜一家人怎么对待它,它都一如既往地执着与坚持,这只痴鸡骨子里的母爱最后让他们目瞪口呆。不过,画家以版画来诠释这个故事,并不是人人都能接受的,至少我看了几遍,都觉得这本《痴鸡》透露出来的那种冷给我的震撼,远远大过我对于其中艺术魅力的渴望。
不过,《痴鸡》的画家以版画将农村的气息展露无遗,这一点也充分说明了媒材的运用往往是由画家根据故事的气质来决定的。在这十本图画书里,《进城》和《漏》也非常能体现这点。前者取材耳熟能详的“父子骑驴”的故事来演绎,通篇采用了黑白图像;后者则是改编自民间故事,作者将中国画的元素运用得淋漓尽致。两种技艺都是我们传统的艺术形式,虽然对现在的小孩子而言,有一些距离,不过,正是这种距离,我们更有必要以一种他们容易接受的方式让他们了解,也正是这种距离,孩子在看这些作品的时候会努力去挖掘自己的想象。
最后回到一本特别的绘本《下雨了!》,曾受过雕塑训练的画家汤姆牛在这本作品里对动物世界的刻画流露出立体画风,单纯的线条,简单的色彩,带给我们一个可爱好玩的故事。画家的取景似乎是生活的一角,简单的一个故事,最后以意外的幽默结束,并没有什么大道理,但是,大小读者在阅读的时候都会有所收获,会有一次愉悦的阅读之旅,例如其中诸多画面夸张绝妙的细节布置,牛羚身上的数字编号、各色动物的造型等,都是一绝。
□柳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