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新司法解释并未逾越《婚姻法》
新京报
2011-08-15 03:41

  ■ 社论

  新司法解释明确,婚后一方父母出资购买的房产,只登记一方的名字,不是共有财产,但法律没有禁止女方要求把自己的名字加到房产证上。

  8月13日,最高法关于《婚姻法》的最新司法解释正式施行,其中规定:婚前个人按揭买的房,离婚时还是归个人;婚后由一方父母出资购买的不动产,产权登记在出资人子女名下的,不是夫妻共有财产。

  这一司法解释一石激起千层浪。有人以为,新规定损害了女方的利益,使她们失去了共享房产的保障。其实,最高法的新司法解释只是对《婚姻法》相关规定的明确,也是对法院既有司法实践的归纳,无论从法规还是从实践看,都谈不上“新”规,并未逾越10年前《婚姻法》的规定。

  《婚姻法》规定:婚前财产不是夫妻共有财产,所以新司法解释称:婚前个人按揭买的房,离婚时还是归个人,于法有据。

  婚后由一方父母出资购买的房产,为什么也不能算夫妻共有财产呢?《婚姻法》原则上规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的财产为夫妻共有财产,但也有“例外”,第18条规定:遗嘱、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不是共有财产。最高法以此法条为依据,规定婚后由一方父母出资购买的房产,并且产权登记为夫妻一方的,不作为夫妻共有财产,这也是于法有据的。

  法者,所以“定分止争”。新司法解释的确能“定分”,依据物权登记原则、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把夫妻之间没有约定,但在离婚时可能有争议的所有权问题,厘定得很清晰。但新规未必能“止争”,相反还会引起更大的争议,因为“物”权上公平的法律,在“人”权上就未必公平。

  一个家庭中总有相对弱势的一方,现实中的一些法律纠纷也往往印证,通常处于弱势的女方一旦离婚,会面临利益受损的局面。因此期待一个更明确的“保障”,是人之常情。

  但这种“保障”,并未在法律中得到强力的体现,目前《婚姻法》仅有一句“照顾女方权益”的笼统规定。中国当下,房产日益成为家庭最重要的财产,女方当然希望在房产上有明确的“保障”,这也是众多女性对新解释不满的原因所在。

  问题并非不能破解。《婚姻法》对夫妻财产的规定,还是尊重夫妻之间意思约定的,比如夫妻可以书面约定:婚后取得的财产作为共有财产,或者各归各的,或者是部分自有部分共有。再比如,新司法解释明确,婚后一方父母出资购买的房产,只登记一方的名字,不是共有财产,但法律没有禁止女方要求把自己的名字加到房产证上。

  当然,中国人比较讲究含蓄,有些问题不方便明说,不明说就得由法律来厘定,就可能对弱势的一方不利。但我们日益丰富的财产,在改变法律;法律也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思维方式。在财产权利意识日益高涨的中国,婚姻也需面临“从身份到契约”的转变。

  现代婚姻,不仅是合二姓之好,也是夫妻两人财产、债务的结合,双方都应有足够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在财产问题上想得更周到一些,很多问题,只有事先“约法三章”,事后才能寻得法律保障。


相关报道:

    中新网8月12日电 最高人民法院12日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有关情况。解释指出,以个人财产支付首付款并在银行贷款,婚后用夫妻共同财产还贷,不动产登记于首付款支付方名下的,人民法院可以判决该不动产归产权登记一方。   

相关推荐
购买游泳课后孩子拒绝上课,家长有权要求退费吗?
时事
经营者恶意闭店,预付费消费者如何依法维权?
时事
以总理:若与哈马斯谈判无效 将重返加沙作战
第一看点
世预赛前瞻:回到主场杭州的国足,能否拼出一线曙光?
第一看点
网红发“擦边”视频被永久封禁账号,诉至法院求解封被驳回
时事
3万元买下30年权益,看上去很美的“分时度假”却预订不到酒店
财经
实探丨关税风暴中的义乌:玩具厂老板们硬核博弈
科技
贝拉·阿赫玛杜琳娜诗集:语言的花园让时间复苏
文化
退市多年富控娱乐不服行政处罚提起诉讼,一审败诉
财经
网文涉黄作者获刑,“李鑫案”背后的淫秽物品犯罪争议
时事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