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执法不能“吝惜”程序正义
新京报
2011-08-09 02:41

  ■ 观察家

  交警大队将执法权授权给铁路公安,违反起码的“程序正义”,容易引发瓜田李下、执法有“猫腻”的误解,最终也会影响执法机关的公信力。

  《新京报》昨日报道,北京南站东西进口以及北广场,不少车子被警察贴上“违法停车告知单”。但记者调查发现,贴罚单的不是交警,而是北京南站派出所的铁路警察。更奇怪的是,这些罚单上都有一个统一的名字和警号,而执法者却有好几个不同的人。一位警察对此的解释是:罚单是“通用的”。

  原来,北京南站始发的京沪高铁通车后,客流量翻倍,为疏导南站东西进口等地方的交通,交管部门与铁路南站属地治安部门实现资源共享。据方庄交通大队一名工作人员称:交警大队将该地交通执法权授权给铁路公安,铁警使用的罚单由他们提供。于是,铁警穿起交警制服执法。

  但这种公权的转让,缺乏相应的法律依据。有法学专家指出:在公安系统内部,不同制服代表不同的警种,不能随便换穿制服。《行政处罚法》中对“委托执法”有非常严格的规定,需要由省级政府制定相关条例。铁警处罚违章停车,没有法律根据,存在两方面的越权:一方面是地域管辖上的越权,铁路警察的职能范围只能是车站以内;另一方面是事务上的越权,铁路警察只能负责治安,而不是交通执法。

  行政法上的原理,专家已经说得很明白。从实际执法效果来说,如果警方严格依照法定权限、法定程序做出处罚,违章司机一定心服口服;但如果执法程序出现不规范,违反起码的“程序正义”,将容易引发瓜田李下、执法有“猫腻”的误解,最终也会影响执法机关的公信力。

  不可否认,现实中,执法的“效率”与严守执法程序之间,可能会有一定“冲突”。有关决策部门可能更看重“效率”,但在很多市民——特别是在像北京这种市民权利意识、法治意识很高的大都市里,更看中那些必不可少的执法程序。

  在北京南站,这么一个作为首都门户的地方执法,警方的目标难道仅仅是阻止违章停车,保持交通通畅吗?当然不是,行政部门每一次执法,都在向公民进行普法教育,展示一个国家的法治文明。警察对市民执法时,自己也要有严格守法这根弦。警察开据的执法文书“冒用”其他的警察名义,是违反必要的程序正义的。在任何一个法治社会里,“冒名罚单”都会被认定为违法、无效。

  罚款本身不是目的,更不能抱着谁罚都可以的心态。法律赋予警方的是一种权力,行使这项权力不能丢弃与之相伴的“义务”——严格遵守法律的义务。程序正义不是可有可无的“奢侈品”,而是警方执法公信的源头之一。所以,绝对不能为了执法“效率”,而“吝惜”必要的执法程序。

  □徐明轩(法律工作者)

 


相关报道:

    本报讯 (记者 李超 实习生 张亚旭)昨日,家住大兴区的一名司机给本报打电话称,他的车日前在北京南站被贴条,目前他正在搜集证据,如果证实车是被铁警贴条,他准备进行维权。   

相关推荐
人民网评山东临沂蛤蟆汤事件:破坏营商环境的干部应该追责
第一看点
《故事正义》|每日一书
文化
88.8万赔偿律师拿走55.5万,合理吗?| 新京报快评
观点
商务部发布成品油流通管理办法
第一看点
新修订的治安管理处罚法明年元旦起施行,又有新行为纳入管理范围
时事
厚植沃土 跑出营商环境“加速度”——河北唐山路北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纪实
新京号
“被打还手即互殴”成为历史!新治安管理处罚法来了
新京号
习近平在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上的主旨发言
时事
“加班文化”除了使人疲惫,没有任何意义
新京号
王毅:绝不允许把地缘冲突、集团对抗引入亚洲家园
第一看点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