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西藏第一小学”实现三语教学
新京报
2011-06-21 02:48

   今年是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雪域西藏发生了什么变化?西藏人民过上了怎样的新生活?6月19日,本报记者跟随中央媒体赴藏采访团,沿着川藏线回访当年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军及其所属部队的进藏路线,从昌都出发,途经林芝最后将到达拉萨,沿途记录西藏的今昔对比。

  会说藏语和汉语,已不能让次旦白珍满足了。作为5年级藏族小学生,他渴望用英语介绍自己的母校。

  次旦白珍是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实验小学的学生。这所学校的前身——昌都小学成立于1951年5月1日——是西藏第一所小学。

  1950年之前,昌都只有两所私塾,学生是少数上层贵族和僧侣,占总人口95%以上的农奴根本没有受教育的权利。

  小学双语教学60年

  昌都地区实验小学副校长伦珠洛松介绍,1950年10月,昌都解放,进藏的人民解放军第18军积极在西藏创办示范性的小学,并很快成立了昌都小学办学董事会,筹办了昌都冬学。入校学生不受民族、性别、年龄、家庭出身的限制,以学藏文为主,汉文作为选学课程。小学的教师由李安宅(语言学教授、留美学生、18军随军干部)、于式玉(语言学教授、留日学生,随军干部)两位教授和一些干部担任。

  1951年5月1日,在昌都冬学基础上,昌都小学正式成立,双语教学也随之开始。昌都地区的适龄儿童都可以入学就读,从1年级就实行藏汉双语授课。

  鼓励看藏汉语动画片

  “我喜欢看动画片《海绵宝宝》,”就读5年级的次旦白珍如今能流利地使用藏汉双语,英语也学了5年,但却不敢张嘴说。

  “我们鼓励学生看动画片,不管是藏语和汉语。”昌都地区实验小学副校长伦珠洛松说,学校现有学生1576人,其中农牧民子女857人,占到了54.4%。因农牧区群众居住分散,几乎没有正式幼儿园。很多孩子的藏汉教育只能依赖在家看电视节目,尤其是动画片。“牧区可看电视台不多,孩子大多看西藏电视台藏语频道,特别是藏语译制片《孙悟空》这样的卡通片,城区孩子则更爱看内地电视台的汉语节目,因此牧区孩子的藏语水平要好于城区孩子。”

  一年级起开设英语课

  据昌都地区实验小学负责人介绍,1998年起,学校从1年级开设英语课。2003年起,学校从3年级开始设计算机课。

  如今,昌都实验小学有9名专职英语教师。英语教师边巴次仁毕业于西藏大学,2001年来校任教。“当时孩子们会写26个字母,但根本不会念。”他回忆,尽管这些年不断强化英语教育,但由于缺乏语言氛围,孩子们的英语读写能力不错,口语还是一般,“和内地学生早年的‘哑巴英语’差不多。”

  “我觉得英语也好听。”次旦白珍承认英语差点,但不服输地说:“有一天,我要用流利英语向你介绍我们学校。”

  本报记者 陈博

相关推荐
我区成立四大教育集团→
新京号
拉萨“大中小学行走的思政课”开启新模式
新京号
李白遇见智能体,“天工”校园舞一曲 | AI的风吹到了东城校园
新京号
便捷智能、改革创新、开放共享!未来之城这样打造“未来教育”
新京号
未来之城如何打造“未来教育”
新京号
提升中小学人工智能素养、杜绝“代劳式”使用,教育部发布两指南
教育
京疆领航传薪火 边疆深耕育繁花
新京号
北京市第十中学上线生物学科AI学伴智能体,助力学生个性化学习
教育
数蕴万象 解码古都 | 2025北京市中小学数学节(东城场)暨龙体学区数学节圆满举行
新京号
各区公布2025“教育小目标”,您家门口将有这些变化!
新京号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