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司观察
腾讯以QQ起家,后来确立QQ、腾讯网一纵一横基本架构,其基因中并不先天带有开放因素。
距离马化腾宣布要转型刚好半年,腾讯如期召开了开放大会,既是“交作业”,也是表明开放的坚定和诚意。而从此前公布的第三方接入数和合作伙伴分成数字来看,腾讯的开放,也的确不仅仅只是停留在口号上。
这仅仅是开了一个好头,并不意味着腾讯从此就能在开放平台的康庄大道上阔步前行;甚至可以说,腾讯的开放之路仍然面临诸多考验。除了面对国内互联网创新严重匮乏的现实情况等外部因素外,腾讯自己内部诸侯林立、各部门或明或暗的斗争,也许是公司体制上带来的最大考验。
过去,与腾讯有合作关系的公司,往往会面临一个情况,就是一旦其合作业务与腾讯自身的业务有重合,那么这种合作权重,在腾讯内部有可能被降低。
十二岁半的腾讯,在互联网企业中已经算得上古老,其架构、战略与产品线,都并非为了开放而设计。谷歌确立“与中小伙伴分享收入”的搜索战略是在腾讯成立两三年之后;Facebook确定F8开放平台战略,以及Twitter凭广大的第三方应用兴起,更是腾讯已经上市甚至登顶中国互联网市值第一以后的事。
所以究其根源,不考虑免费开源等自由软件运动,互联网上是先有腾讯,后有商业化的开放平台战略。腾讯先以QQ客户端起家,后来确立QQ、腾讯网一纵一横基本架构,其基因中并不先天带有开放因素,反而因为生存于山寨一切的中国互联网界,又要求生于种种非技术性竞争因素中,不得不依靠做大、做全,在每个领域中做到第一,来保证公司的生存和股东要求的高速发展。在求全求大的过程中,马化腾不可能出现在每个战线,腾讯业务项目林立,即植根于此。到3Q大战前,腾讯公司更像是一个个强大领主联合而成的联邦。
周鸿祎说他佩服马化腾,公司做到这么大还能转型开放。就是因为他看到了腾讯基因与开放的冲突之处,而马化腾却能下决心选择易筋洗髓的开放战略。而他面临的最大困难,也是在腾讯发展历史中,他一手造就的战斗力强悍的“腾讯联邦”。
□花落去(北京 媒体从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