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高考作文题应离现实近一些
新京报
2011-06-08 02:41

  ■ 社论

  高考作文题,总的感觉是新意不足,与现实相关的命题,更是几近绝迹。如果学生写出的是装腔作势、毫无诚意的文章,那么责任究竟在命题者,还是学生?

  昨天是2011年高考第一天,各地陆续发布的高考作文题目再次成为关注焦点。

  仔细阅读各省份的高考作文题,总的感觉是新意不足,与现实相关的命题,更是几近绝迹。

  比如,安徽《时间在流逝》和浙江《我的时间》,主题说的都是时间,是一个老得不能再老的题目。对于处在成长期的中学生,这类题目不太适合他们发挥,极难写出什么新见解,只可能“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四川的《总有一种期待》、全国卷I的《期待成长》、江苏的《拒绝平庸》等题目,都差不多是20多年前就开始出现的作文题。由此可见,这么多年过去了,作文的命题模式依然没有太大变化。相比较起来,全国卷II《代买彩票》、江西的《孟子三乐》,显得略有新意,但也仅仅是“略有”而已。

  高考命题是否具有新意,首先事关公平,一些写了几十年的老作文题,范文很多,如果学生恰好读过相关作文,就极易凭记忆套作;而那些未读过“范文”的学生就容易处于劣势;其次,更关键的是,这些脱离现实、大而空的命题,让学生根本无法在短时间内,结合自己的真情实感来写。

  高考作文的目的,是为了考察学生表达真实见解的能力。很多社会事务的参与或管理,都牵涉到观点的表达,都需要依赖文字。然而,如今高考作文命题提倡的却是像“成长”、“时间”、“期待”这类空泛、浮华的文章内容,这类题目本身就不太符合年轻人的心理和视角,即便写出来也极易言之无物。如果学生写出的是装腔作势、无法表达真情实感的文章,那么责任究竟在命题者,还是学生?

  学生的文风,关系到他未来的思维模式和精神气质。一个学生能否对社会和人生有远见,清晰地思维和写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手段。高考作文命题是语文教育很重要的导向,人们关注高考作文命题,其实就是关注日常的教学模式。

  教师只有在日常教学中就习惯于引导学生关注各种现实问题,比如引导学生对食品安全、征地拆迁、道德建设、法律规范等发表看法,逐步培养其公民意识,这样高考作文命题的“现实化”就会顺理成章。否则,如果仅仅是高考作文“面对现实”,或许也会让一些考生难以适应。

  记得2009年,高考作文中还出现过“明星代言”、“圆明园兽首拍卖”等一类与社会事务相关的命题,当时舆论称赞这种命题思路,认为有助于学生理解写作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关联,能增强他们对社会事务的参与意识和管理能力。这种命题,对未来的语文教育是很好的导向。但这样的命题方向未能坚持,或许也和日常的教学模式不“匹配”有关。

  希望中国高考的作文命题能离社会现实更近一些,走出封闭和僵化的怪圈,从而带动语文教学的变革。当前的命题模式,不仅无助于培养学生对社会的想象力和使命感,从某种程度上说,还会给学生带来价值观、思维方式的模糊和混乱。


 

相关报道:

    今年的高考作文给的是一篇材料,将“体育元素”引入到高考作文中,鹿特丹世乒赛结束后,师生们一起讨论……巧合的是,2002年,北京自主命题第一年的作文题《规则》也是一篇材料作文,也将“体育元素”作为高考作文题材,当年给的材料是“几个同学看了一场世界杯足球赛,兴致勃勃地聊起规则问题”。   

相关推荐
这篇冲上热搜的初中生作文,是对模板和套路的超越 |新京报快评
观点
残疾人当教师,不必要的限制条件该改改了 | 新京报社论
观点
《哪吒2》将成考试考点?且慢叫好 | 新京报快评
观点
韩国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为何变得越来越冷漠?
文化
梦长安:世界是永久的渴望,也是永久的失望丨周末读诗
文化
AI浪潮录丨对话刘知远:通往AGI不易,长跑要顶住资本寒冬
科技
惊险!摩托刹车“抱死”撞上护栏,骑手被甩下15米长山坡
北京
北大学生手写祝福,助力高考百日冲刺!
新京号
路边祭祀烧毁7辆车,何其惨痛的教训 | 新京报快评
观点
《必须冒犯观众》:“不失光亮地生活在世界上”
文化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