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戛纳,一场媒体的盛会
新京报
2011-05-24 02:41

 【娱乐颂】

  戛纳是电影的盛会,更是一场媒体的盛会,在来自全世界四千余家媒体的聚光灯下,每一个细节都会被放大,供千万人评头论足。在这一点上,政治与娱乐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为期12天的戛纳电影节已然落幕,不可否认到了后半程,媒体关注度有所降温,除了审美疲劳,还有其他各种原因。往年是因为法网的开幕,今年是由于震动全世界的“卡恩案”,就连戛纳、尼斯当地的报纸,也把原来留于明星的版面,临时腾给倒霉的IMF总裁。冯·提尔“我就是纳粹,以色列是狗屎”导致自己被组委会驱逐,这句玩笑话瞬间被各国记者放大为“政治事件”,第二天最大的头条“冯·提尔抢了阿莫多瓦的风头。”所幸评委团最终还是把影后授予了《忧郁症》里的克里斯滕·邓斯特,微妙地维系了电影节的姿态和导演的自尊心。蒂尔达·斯文顿在《让我们谈谈凯文》中的表演更受推崇,可她早早就离开了戛纳,电视里,人们见到斯文顿“女王般”自信的举止;与之相对应的,却是邓斯特在新闻会场的尴尬和失措。

  冯·提尔失语,犯了一个和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同样的错误,触及到了“政治正确”的高压线。戛纳自诞生以来,最吸引眼球的噱头,莫过于三件事儿:性,暴力和政治。不管是传统的报纸、电台,还是新兴的网站、视频,都只为受众提供筛选好的信息,却会造成一种错觉,以为自己接触的就是真实、完整的戛纳。在影展开幕之前,法国媒体就煞有介事罗列了“十点必看”,其中以描写萨科齐竞选总统之路的传记片《征服》最为吸引大众,伊朗的两部反政府“偷送片”最具国际争端。但是普通观众并没有资格走进卢米埃尔电影宫里欣赏影片,他们所能了解的,不过是影评人作出的评语和打分,更不会知道荣获金棕榈的《生命之树》放映场内,多少记者熬不住费解而昏昏入睡。

  至于国内的网友们,以后回忆起这场戛纳,可能只会记得女星们天天走红毯,一遍遍的上演换衣秀。但是电影宫里,领奖台上,只有美国、法国、丹麦以及土耳其的影片。中国的记者们不辞辛苦,力图把华语电影从旁观者升级为参与者,可事实上,在西方媒体眼里,今年的中国电影只涉及两位香港评委和一个欧莱雅代言人。当华语媒体对《武侠》的水准语焉不详时,谁也不知道这部电影的好坏。在戛纳组委会都推出了Ipad端的今天,媒体们就在那里,与金棕榈都无关。

  □董铭(法国 影评人)

相关推荐
一场体育盛会,满城热情洋溢
新京号
艺术展演轮番接档~共赴一场春日文艺盛会!
新京号
第78届戛纳电影节闭幕 中国导演毕赣获特别奖
第一看点
北京国际电影节在戛纳举办推介会,用跨越文化光影之桥联通中外
娱乐
法国滨海阿尔卑斯省大面积停电,戛纳电影节电影放映一度暂停
第一看点
569名,感谢你们!
新京号
京墨携手开展墨玉县妇产科学术交流会
新京号
全城有爱·感恩绽放,顺义多项活动庆祝母亲节~
新京号
“妈祖定情 共赴‘仙’旅”:仙游520浪漫之旅 情定幸福时刻
新京号
【青春快闪】徐州“肌肤保卫战,守护健康防线”主题快闪活动
新京号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