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药品价格下调 部分“降价死”
新京报
2011-04-18 02:45

    国家发改委下调162个品种、近1300个剂型药品价格;部分企业停止生产降价药

   据新华社电 3月28日,国家发改委下调了青霉素、罗红霉素等162个品种、近1300个剂型的药品价格,平均降幅是调整前规定价格的21%,这是国家第27次下调药品价格,预计这次降价每年可减轻群众负担近100亿元。然而,近些年来,一部分药品降价后市场上就买不到了,人们称之为“降价死”。

  一些药店没执行降价政策

  近日,记者在山东济南、潍坊走访多家药店发现,一些药店根本没有执行发改委的降价政策。记者在银座超市玉函店的红太阳大药房发现,四川泰华堂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规格为每片150毫克,共12片的罗红霉素分散片,标价为14.5元,与发改委公布的最高零售价格8.9元有不小差距。

  部分“降价药”难觅踪迹

  记者在潍坊几家连锁药店采访发现,多家售卖的罗红霉素片剂是不在调价范围内的规格。颐卜生大药房二部南大街店中售卖7种罗红霉素,其中3种其规格不在调价范围内。位于四平路的维康莱大药房售卖8种罗红霉素胶囊或分散片,其中5种的规格不在调价范围。药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有些规格价格调整之后,利润极低,存货一旦售完,就改卖没有纳入本次调整范围及规格的药品。

  “调价以后,有些品种会因为利润问题,而不被选择销售。”济南一家药店负责人坦承。

  “药企放弃薄利多销”

  近年来,每次药品降价,都伴随着一批廉价药品退出市场。在一些城市,红霉素、青霉素等廉价药品已踪迹难寻。

  那么,为什么出现“降价死”现象?据有关人士分析有三大因素:一是比较利益导致降价药退出市场。

  山东一家省级医院的一位医生说,现在市场上有大量的高价药,国家定价的药品只占一小部分,“大夫哪记得住那么多?谁‘公关’的钱多就用谁的呗!”

  二是部分企业停止生产降价药。中国中药协会秘书长王桂华说,一旦某种药品不能够获得必要的利润,企业就会停止生产这种药品。北京同仁堂集团市场部部长颜昇反映,现在原材料价格甚至比中标价格高,药品价格出现倒挂。

  三是药企放弃薄利多销,导致“降价死”。有业内人士认为,有些药品降价只不过是使利润变薄,而企业更愿生产那些能带来更高利润的品种,就像“吸了雪茄不愿再吸香烟”一样,这导致部分降价药退出市场。

  ■ 相关新闻

  零差率销售将健全补偿机制

  据新华社电 卫生部党组书记、副部长张茅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近两年来,基本药物制度已在近60%的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实施,实施地区基本药物价格平均下降约30%。但同时也出现一些问题,主要就是招标采购和补偿机制的建立,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将影响到基本药物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效果。

  从监测督导情况看,一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虽然配备使用了基本药物,但没有全部实行零差率销售,关键是补偿不到位。

  2010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已下发有关通知,在基本药物采购平台建设、招标投标规范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对“量价挂钩”等也提出了具体要求。

  今后要规范基本药物招标采购、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特别是要推进包括人事分配制度、绩效考核在内的综合改革,形成落实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的长效机制。

相关推荐
募投项目频生变,南新制药已连续4年亏损
消费
“王炸”椰子汁毛利率下滑,欢乐家打出涨价牌
财经
众生药业拟终止抗肿瘤药项目,逾1亿投向流感与糖尿病新药
消费
5月物价数据观察:部分领域供需有所改善,价格呈现积极变化
时事
山东省卫健委主任:基本实现“一般病在市县解决”的目标
时事
流感疫苗打响“价格战”,金迪克未能走出亏损
财经
电商平台“618”名酒价格下探,有售价击穿“批发价”
消费
烟花厂查完再犯,安全生产不容走过场 | 新京报社论
观点
屡屡违规为何“带病经营”?——湖南临澧烟花厂爆炸事故追踪
第一看点
进口牛黄获准试点用于中成药生产,牛黄及相关药品价格有望下降
消费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