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30日,央视《法治在线》报道了原中国足球裁判员陆俊、黄俊杰、周伟新及足协官员张健强收受贿赂,操纵比赛的事实。在回答记者问题的过程中,陆俊谈到了当年上海申花与上海国际的争冠德比大战,详细描述了自己是如何在这场焦点大战中吹罚黑哨、偏袒一方却不被外界所察觉的。
央视的报道,将公众的视线,又一次带到了早已被遗忘的中国足球身上,将我们这些原球迷们心中隐痛的伤疤,又一次撕开。
那些被中国足球界的演员们调戏的往事,又一次浮现在眼前:我们背着干粮坐着货车扛着旗帜还唱着歌跑到省城去看甲A比赛的往事,因为被各式各样假球欺骗,如今已成为我们心中隐隐的伤痛和耻辱。中国足球的低迷,与球迷心中的这种伤痛和耻感有直接关系。
陆俊,这位曾经代表过中国足球在国际上享受过无数殊荣的人物,如今成为足球体育界丑闻的代表人物,人们困惑于当初的“金哨”如何变成了“黑哨”,并在努力地寻找着原因。
但我觉得,所有分析文章,都不如陆俊自己的剖析来得深刻和实际。
他说:“我对这项工作是喜爱的,为这项工作付出很多努力。但不管你怎么努力,如果分不清守法和犯罪的界限,一切都等于零,甚至连零都不如。”
他还说:“我在国际上吹比赛,没遇到过被收买的事。为什么回到国内,吹完比赛就发生这样的情况?我觉得还有一个氛围的问题,确实需要有一个监管机制。”
陆俊的困惑,相信也是很多和他有着相同经历和遭遇的人的困惑。
“分不清守法和犯罪的界限”“为什么回到国内就发生这样的情况?”这两个问题,恰是点中了中国足球界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即中国足球缺少明确的法律法规和清晰的游戏规则。
这并不是说中国的足球,没有各式各样的条条框框,而是说它没有站在法制化立场上,放之于所有人头上皆平等的规则。往往是堂而皇之的明规则搞不过谋于暗室的潜规则,而什么样的规则,决定什么样的比赛质量,由潜规则决定出来的比赛,就是皇帝新衣式的自欺欺人。
行文至此,就开始要有说“正确的废话”的嫌疑了———中国足球的振兴,必须要有明确而清晰的法律———韩非子曾讲过一段道理,大意是:法必须如高山拔峻,威严明显,人人知其不可违犯,而不应该如沼泽深潭,暗藏杀机,陷杀人于无声之中。
陆俊们,恰是陷入了这一种法与权分辨不清,违法与犯罪界线不明,潜规则战胜明规则的沼泽深潭中。他们经常是上半身听领导授意被权力“强奸”,下半身和俱乐部勾结与商业“通奸”,一旦这种情况成为常态,黑和白的标准发生颠倒,金哨变黑,自然也就顺理成章了。
陆俊们的困惑,也是足球界内外许多人的困惑,也正是基于这种困惑,众人在看他之时,除却可恨之外,又有几分可悲与可惜在里面。
□曾颖(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