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完善产业链条才能重建双汇品牌
新京报
2011-04-01 02:41

   ■ 头条评论

  双汇集团董事长万隆3月31日在河南召开万人职工大会,向全国消费者再次致歉,并宣布把3·15定为“双汇食品安全日”。他还声明,在近期政府执法部门开展的调查抽检中,双汇产品全部合格,并未检出含有瘦肉精。

  做品牌,一招不慎、满盘皆输。万隆曾说“双汇不会成为下一个三鹿”,但瘦肉精事件无疑触动了国人最敏感的神经,若要消除其负面影响,重建品牌信誉难度不小,但在危机处理中双汇在品牌经营方面并不“给力”。

  且不论负面新闻报道之后双汇方面的被动应付,就拿本次职工大会来说,尽管董事长万隆再次向消费者致歉,同时拿出主管部门的抽检结果来自证清白,但对于消费者最为关心的“瘦肉精”问题的防范与处理则显得十分含糊、澄而不清,看起来更像是安抚经销商的招商会——据媒体报道,部分双汇冷鲜肉专卖店转而经营雨润品牌。

  双汇的“瘦肉精”事件,折射出中国在传统发展模式下的企业生产目的误区:肉制品加工本来属于全产业链性质的行业,但由于产业链上各个环节利润并不相同,“养猪的不如收猪的,收猪的不如运猪的,运猪的不如杀猪的,杀猪的不如卖肉的”,生产企业片面追求利润和规模,生生打造成上游产业链缺失、下游扩张速度过快的畸形商业模式。

  上游养殖重资产投入,产业回报周期也较长,遗憾的是企业并没有把重心放在上游养殖上——目前双汇集团的自建养猪场一年出栏生猪约为30万头,而集团每年消化的生猪在3000万头,也就是说,集团所需原料的99%来源于基地以外养殖户。

  在上游产业链缺失的同时,企业向下游发展的速度却非常快。以双汇为例,过去十年的发展速度非常惊人,销售额从上世纪90年代的不足1000万元,到2010年已突破500亿元,按照双汇确定的发展目标,“十二五”销售收入要突破1000亿元。过快的扩张速度导致企业急功近利,容易忽略社会责任和产品的安全品质。

  原本企业削弱对上游产业链的投入是为了转移风险,但事实上却潜伏了更大的风险:众多分散的小农户承受整个行业自下而上的成本压力,食品安全风险也自上而下地传导了下去。

  瘦肉精问题暴露的不仅仅是双汇一个企业的问题,更是整个产业的问题。当前生猪市场还没有优质优价的机制,一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大量收购价格低廉的劣质生猪,而优质生猪反而没有优势,行业陷入“劣币驱逐良币”的困境。而企业一旦尝到低成本带来的甜头,更不愿调整发展模式,也制约了养殖业走向产业化之路。事实上,三鹿奶粉事件,早已给这种“上游产业链缺失、下游扩张速度过快”的畸形发展模式敲响了警钟。

  当前对于食品企业来说,品牌的竞争已经不再是主旋律了,在产业链上的竞争更应引起企业的关注和重视。只有当原材料的安全问题得到了保证,食品的安全问题才能根本性地得到缓解,食品的品牌才能够得到消费者的信赖。

  □王莹(上海 学者)

相关推荐
两会声音丨全国人大代表郑思敏:以数智化转型重塑农业竞争力
消费
两会院士说|钱前:加强品牌建设,让粮食真正帮农民增收
时事
门头沟的他们,以劳动书写荣光!
新京号
奔跑的大项目丨一次外迁升级,加速产业“扩圈”
新京号
头条 |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全文发布!释放五大信号→
新京号
关注| 界首,正奔赴“千亿级”!
新京号
参半口腔与建龙微纳达成沸石分子筛战略合作,撬动亿级市场
消费
富邑葡萄酒集团收购宁夏酒庄,葡萄酒行业待更多复苏信号
消费
丹江口水库北侧,一个猕猴桃小镇正在成长
时事
聚焦外资,苏州打好招商引资“主动仗”
第一看点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