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重庆沃尔玛的执照吊销吧
新京报
2011-03-24 01:42

 ■ 议论风生

  大型超市又曝丑闻,这次“露脸”的是重庆沃尔玛,因向消费者田先生销售23瓶过期饮料,它十倍赔偿了顾客。此前,这家超市还被披露曾出售过期板鸭。(3月23日《重庆晚报》)

  按照结果看,重庆沃尔玛赔偿顾客勉强还算负责任,但按照索赔过程看,它的态度并不算积极,赔偿出发点也落在“息事宁人”上,真诚程度令人怀疑。事后,它拒绝媒体采访,对库房是否还有过期饮料避而不谈,更暴露了管理的缺失。

  事关消费者身体健康,超市在食品上架、下架方面,应建立严格的管理办法,这并非复杂工作。除非超市把食品质量视作儿戏,否则不会允许过期食品上架销售。两度被曝售出过期食品,表明重庆沃尔玛并没有从上一次教训中吸取经验,即便这次消费者用带有惩戒性质的购买行为给它又上了一课,也不见得能保证它再不犯同样的错误。

  曾喝了过期饮料的田先生,一次性买下23瓶过期饮料的理由是“不让粗心的顾客买来喝”,因为的确有不少消费者,出于对大型超市的信任,忽略检查食品饮料的保质期。销售方的超市应珍惜这份信任,负担起有关生产日期、保质期限等的检查,不能让消费者兼任监督者。

  投机行为在一些行业屡见不鲜,抱有顾客不会轻易发现的侥幸心理销售过期食品,就是典型的投机行为。可怕的是这个毛病也屡屡出现在大型超市上。比如年初被曝光的大型超市“价签低标价,结账收高价”以及虚假促销、欧尚超市的以次充好等,都是在钻顾客粗心的空子,以损害顾客的利益换取自己的效益。

  大型超市频频曝出丑闻,让其戴上了“戏弄国人”的帽子。其实,沃尔玛在德国的超市也曾被曝光销售过期食品,只不过这些大型超市在中国更肆无忌惮而已。缺乏自律,再加上监管不到位,就难免有大大小小的超市祸害消费者。想要让超市改掉这些毛病,管理部门应加大管理和惩戒力度,让超市为不规行为付出沉重代价。

  3月14日,重庆市工商局曾就沃尔玛油炸过期板鸭当熟食卖一事行政约谈相关负责人,表示此后“若不积极全面整改,我们将采取严厉处罚措施,不排除吊销营业执照”。现在,它“屡错屡犯”了,这营业执照吊不吊销呢?依我看,该考虑了。

  □韩浩月(作家)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