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乡村的迷乱让我更迷乱
新京报
2011-02-12 02:41

 年前,回到村口已夜幕低垂,大哥早等候在那里,当我们深一脚浅一脚回到家时,油烟和着浓浓的柴禾味扑面而来,魂牵梦绕的老家立刻真实起来。

  细算起来,我已经整整4年没回家乡过年了。小村坐落在山脚,原有30多户人家近200人,“现在加起来不到50人,基本是老人和小孩,今年还好,年轻人回来了10多个”,大哥说。

  第二天早饭后,我让婶子带我去村里转转。

  门外几个眉眼不清的小孩怯怯地看着我,大嗓门婶子叫了一串他们在外打工父亲的名字,“梅子的父母从她生下来三个月就走了,今年都4年没回来了,父母啥样她都不知道。”梅子正用袖口揩鼻涕,双颊冻得有些红肿。

  与大哥房门对着的是大茂一家,大茂儿子在外地做了军官,大茂父母去世后夫妻俩双双随儿子去了省外,“本来去享福,可他们闲不住也是在那边打工,只是离他儿子近一点”,婶子解释说。蜘蛛网封堵了大茂家堂门,房前杂草在寒风里拼命地挺立着,门上的铜锁早已锈迹斑斑。

  在乡村,夫妻如候鸟各奔东西,父母与孩子都苦苦相思几乎是每个家庭的常态,青壮年离乡背井,纷纷涌入城市怀揣成功的梦想,挣到钱便回家盖上一栋新房,盖房子是唯一显示自身财富,也是确认他们自我价值的标签,以至于新房越来越多,但无一例外一把把门锁都生着锈。

  问及目前的乡村教育,村小的彭老师淡淡地谈起村小难以为继:学生流失大,城里老师不愿来,不是我们钻点政策空子,村小早就不在了。

  彭老师所说的政策空子,就是多造点虚假的学生名字,冒领国家义务教育补贴费用。

  “现在孩子这么多,怎没孩子读书呢?”我问彭老师。“原因很多,但主要就是大家都觉得读书没啥用,村里现在有9个大学生,只有妮子的舅舅在统战部做部长,去年考上了教师。剩下的每个都花了家里好几万账都还不清,毕业找不到工作只有去打工,都是打工还不如早点出去,免得给家里添负担,现在大家都这么想。”

  □冯俊锋(公务员)

相关推荐
活动预告 | 邓启耀、项飙、刘亚光:巫蛊,从远古走到附近
文化
民心汇聚定村名 京疆情深续新篇——和田县两村民主协商命名街路巷纪实
新京号
【援藏干部风采】援藏干部牛尧琪扎根高原三年 为当地农业发展贡献北京力量
新京号
大兴区礼贤镇主播之家启用,为直播带货提供一站式服务
乡村
北大同学的「毕业清单」有哪10件小事?
新京号
丘成桐:数学的最高目标,无过于追求真与美
文化
专访陈林:“三位一体”合作经济是通往共同富裕的现实路径
智库
刘子超:每个人的故事,都是那片土地的独特切片
文化
小行星猎人:怀着敬畏之情仰望星空
文化
万里书信牵京疆 情暖墨玉少年心
新京号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