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吸烟更多是心理依赖
新京报
2011-02-01 02:41

 2011年对中国的3.5亿烟民们来说会是不同寻常的一年,作为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缔约方,从2011年1月起我国所有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和其他可能的室外工作场所完全禁烟。戒烟,将不得不提上多数烟民的日程安排。

  《志明与春娇》是一部以“禁烟令”为题材的电影。“喂,能借个火吗?”电影中这句简单的台词,却让很多观影烟民唏嘘不已。也许每个烟民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当年的他或她就像电影中的主人公一样为了引起那个人的注意才开始抽烟;也许若干年之后却再没有遇到一个值得他或她戒烟的人……生活和电影不同,但是谁也说不清这烟瘾的背后究竟是尼古丁多一点,还是那份放不下的心情多一点。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几乎每个有常年吸烟史的人背后都有长长一串戒烟史。在一次次尝试中,他们几乎用尽了自己可以想象得到的所有办法,香烟替代品、各种小零食、严格的禁烟环境甚至强制的禁烟措施。但是在屡次失败之后,人们似乎还是没有发现,在强大的心理因素面前,外在的戒烟手段显得多么软弱无力。戒烟,其实更像一场心理战役。

  ■ 案例

  耻于说出自己戒烟?

  害怕自己的权威被挑战

  ●吕先生,某公司品牌经理 吸烟史:15年 戒烟次数:7次

  吕先生在每次戒烟失败后,都把责任归咎于他所处的环境和职位。“我办公室里的两个女孩子看到我吸烟也不说什么,每次要戒烟的时候一到外面碰到熟人递烟,我就不知道该怎么办。我想说我正在戒烟,但是又觉得不好意思。而且有时候就算我说我戒烟也没用,朋友听到我说戒烟之后往往一笑了之,也不当回事。就这么半推半就,我戒了7次都没有成功。”

  【专家点评】

  蓝枫:耻于说出自己戒烟其实是恐惧心理的一种表现,这样一种情况一般发生在比较自信甚至自负的人身上,害怕自己的权威被挑战,同时也害怕向别人示弱,所以从心理上会抗拒向别人坦白自己正在戒烟。

  情绪低潮时从香烟中找慰藉?

  习惯养成的条件反射

  ●Linda,市场营销 吸烟史:7年 戒烟次数:5次

  从事销售行业的人在外人看来好像笑容最多,心态最好,不过从开始工作就学会吸烟的Linda自己知道做销售背后的压力和失落。每在心烦的时候,吸一支烟就成了她心灵唯一的寄托。“无论是工作上不顺利还是感情上的挫折,不管是不是能解决,首先想到的就是点一支烟。我不是不爱惜自己的身体,只是想要让心里好受点。”

  【专家点评】

  朱建军:在人的意识里一旦将两个也许并不相关的失误联系在一起,发生的心理作用往往是我们难以预计的。这有点像生理上的条件反射,又会衍生出更多潜意识的倾向。最大的问题是个体自身往往并不能意识到两者之间的关系,导致戒烟多次都不成功。

  烟民论坛交流经验?

  群体的逆反对抗外界压力

  ●烟魄论坛,主要内容:烟草鉴别、烟草赏析、抽烟经验交流

  网络常能实现“物以类聚”,中国广大的烟民们同样会在网上找“组织”。2011年禁烟令下达以后,论坛上的资深烟民们开始了自己的讨论,这项本来应该对他们生活产生很大影响的新闻却仅仅成了烟民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很多人对禁烟令不屑一顾。而且论坛上还推出了自己的“养生版块”,向烟民们介绍抽烟时的养生心得。

  【专家点评】

  蓝枫:这是典型的逆反心理,只不过这样的逆反并不是个体的逆反,而是一种群体的逆反。群体逆反的特点是一部分人在外界的压力下形成共同的逆反反应,这样的逆反是群体集合在一起的凝聚力,是心理上对外界压力反抗的表现。

  【解决之道】

  要累积积极的心理暗示

  朱建军表示,在一项关于戒烟心理的调查中发现,作为一个烟民,在戒烟的整个过程中,时常伴随着一种复杂的心理。他们通常希望自己能够成功,但又害怕自己失败。这时候积极的、消极的暗示同时存在。这种复杂的心理变化,往往决定着一个戒烟者的成功与失败。“人在戒烟时应该时常注意这种自我暗示的倾向,及时洞察自己的内心活动,采取正确积极的心理来帮助自己顺利地戒烟。”

  很多人在开始戒烟的时候就对自己心存怀疑,心理上总有一个声音不断地告诉自己可能两天后就坚持不住了。结果到了两天后这些人又开始抽烟,他们戒烟的过程总是受到了这种自我暗示的阻碍。这样的阻碍实际上就来自人们的心理,尤其是对于有多次戒烟失败经历的人来说,消极的暗示在每一次失败后都增强,结果下次戒烟前就会给自己限定好失败的时间,而到了那个时间他果然就失败了。

  所以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在心里不断积累积极的暗示,暗示同样也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有不断积累不断强化最后才能影响到自己的行为。“戒烟时不妨跟自己做一个对话,比如说告诉自己:我已经从一天两包烟减到一包啦,我的身体正在恢复,我的心脏和血压也会在戒烟后好起来……这样内心的对话慢慢会表现在外部,戒烟者也会更有信心面对戒烟带来的各种困难。”

  多接触吸烟致病的案例

  蓝枫表示,戒烟失败的原因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吸烟者本身并没有真正认知到吸烟的危害,甚至还有人在心里认为吸烟是有好处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可能戒烟成功。“我们也许会发现,一个吸烟者一辈子都没有戒烟成功,直到他的大夫告诉他得了肺癌,第二天他就戒烟了,而且永远不会再吸。这个例子虽然有一些极端,但是也说明了如果吸烟者对吸烟的危害有足够的认识,戒烟一定不是问题。让吸烟者潜意识里认为吸烟导致的结果是痛苦和自杀,这才是心理戒烟需要研究的课题。”

  如何在潜意识里培养对吸烟后果的正确认知呢?蓝枫表示,首先要做的就是多接触其他吸烟致病者的案例。“心理学家曾做过这么一个试验,老鼠在被夹子夹住的时候会出于恐惧发出一种气味,警告其他老鼠不要靠近。以后再饥饿的老鼠也不会去碰那个夹子上的食物。其实在人和人之间也有这样的警告作用,看到别人身上发生的事会让自己的潜意识里积累对于事物的恐惧,这样也能给戒烟提供更好的心理基础。”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贺潇

  ■ 贴士

  积极心理暗示语录

  积极的心理暗示语不用太复杂,简单直接就可以。正在准备戒烟的人可以准备一个空烟盒,在烟盒上写上下面这些话,想抽烟的时候就拿出来,反复提醒自己。大部分成功的戒烟者就是从这些心理暗示开始的。

  1、我绝对可以戒烟。

  2、戒烟只是我生活的一件小事,我完全没问题。

  3、戒烟没有那么难,不要等生病了再去做。

  4、我出生的时候嘴里并没有叼着烟卷,所以我的生活本来就不需要抽烟。

  5、我绝对不会再给卖烟的一分钱,除非他们破产上街要饭。

  6、我看上去年轻了不少,也许我应该在烟盒上粘一面镜子。

  本期心理沙龙嘉宾:蓝枫,国家职业心理咨询师 朱建军,中国林业大学心理学系教授

相关推荐
烟瘾是病,戒断有“秘方”,探访戒烟门诊
北京
肺癌高发,“幕后黑手”竟是这些小事?!
新京号
“戒酒芯片”,能否为酒精成瘾者“刹车”?
时事
这份健康倡议,邀你携手传递
新京号
如何应对孩子厌学与休学?
文化
为陌生孩子捐母乳
时事
《对工作说不》:工作对我们日常生活的“殖民”
文化
宣称“可降血脂、替代药物”,红曲米产品被包装成降脂神药
健康
技术必然会导致医生权力的丧失吗?
文化
从“妇产科”到“父产科”:缺失的男性生殖健康科学
文化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