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人常开玩笑说只有放荡不羁的嬉皮士才会留着满头卷发,已经40岁的戴夫·艾格斯也是满头卷发。他近日作为书虫国际图书节的嘉宾来到北京,中国读者熟悉的是他的《野兽国》,今年1月,人民文学出版社还推出了他的新书《什么是什么》。
写作时将自己封闭起来
1963年,莫里斯·桑塔克创作出了绘本《野兽出没的地方》,描述的是父母眼中又皮又野的小男孩麦克斯走进一个象征自己内心野性的野兽世界的故事,在那个充满了形象可怕怪兽的荒野里,一系列的奇遇发生在麦克斯身上,而他最终回到了母亲温热的晚餐桌边。这部儿童读物成为此后半个世纪的无数小读者的床边读物。
艾格斯小时候第一次读《野兽出没的地方》,把他吓了半死。他的妈妈认为他就是书中描写的那种野蛮的孩子,可能会喜欢这本书,但事实上,他印象中,书中的野兽那么可怕,他甚至都没有读完这本绘本。艾格斯说,包括他本人在内的很多男孩,内心都有一个“野兽的世界”。
40年后,艾格斯帮助导演斯派克·李将这部读物改编成电影剧本,同时将原作改编成小说《野兽国》。在和莫里斯合作的过程中,他往往和这位年近八旬的作者坐在一个房间七八个小时,然后只写上20分钟。很多作家的性格都起起伏伏的,莫里斯也是个十分古怪的作家,有的时候很难让人接触,但他从未尝试过控制自己的情绪,“他很明显地刻意保持自己孩童的那一面。”艾格斯笑着说道。
相比莫里斯,艾格斯则更像个正常的大人,过着普通的生活,但写起东西来,他觉得自己内心也会沉浸在一个野性的世界里。《野兽国》的主人公麦克斯有一个积雪搭建的“城堡”,常常会钻进“城堡”里逃离现实世界,艾格斯也有这么一个空间。他在旧金山郊区山上的房子后院,搭建了两个距离远远的小屋,都只有五六平米大,那是他和他同为作家的妻子各自的“雪城堡”,写作的时候,两人就分别把自己和现实世界隔离起来。
“写东西就像潜水一样,得一路往下潜到500米深才行。”艾格斯说,所以,他的家里没有互联网,电视机不能用来看有线电视,他也很少开手机,他觉得这些东西会把写作时的自己拉到水面上。
将痛苦一次性释放
但在不写作的时候,艾格斯和现实社会的接触却是哪个作家都比不上。他的很多作品都是用虚构的笔调描绘出非虚构的内容,这个基调从让他一夜成名的作品《怪才的荒诞与忧伤》开始。21岁时,正在大学就读新闻系的艾格斯连遭不幸,父母双双因癌症去世,他暂停了学业,凭着父母的遗产和自己做零工谋生的钱抚养8岁的弟弟长大。2000年,他将这段经历写成了这部回忆录,此书一下子登上了畅销书榜,入围了普利策奖,让艾格斯在文坛中取得一席之地。
这是艾格斯人生最痛苦的时期,有读者在书虫书店见面会时希望艾格斯能再谈一谈这本10年前的成名作,但他却说,有的作家将自己的痛苦用一生的时间在每本书中释放,但他却是将自己的悲伤在唯一一本书中发泄出来,那本书写得很快,但之后他就很少再回头看这本书了。
父母去世后,他搬到加州旧金山,开始了新的生活,他开始在文学和出版界变得活跃起来。他创办了自己的文学杂志,出版社,写书,写专栏,写电影剧本,一个人带着五六个身份精力旺盛地工作着。
打坏人需要合适的衣服
2008年,艾格斯获得了著名的知识共享网站TED(“技术、娱乐、设计”会议)的年度大奖,奖励他在出版和教育领域的贡献。艾格斯相信“社会企业”的理念,这个理念认为,企业可以不只是为谋取最大利润而运作,而可以通过商业模式服务于社会。
“很多作家,在写出第一本畅销书之后,都开始了自己不错的职业发展,而他开始的,却是一个运动。”《时代》周刊如此评价艾格斯。
1998年,艾格斯在洛杉矶创办了一个名为“瓦伦西亚826”的写作教育实验室,这个空间很快扩展到美国各城市及其他国家。“这是帮助孩子们写作业的地方。”艾格斯微翘着嘴角说,“孩子们作业写好了,回家就会开心了,家庭开心了,社区就开心了,城市也开心了,所以一个城市开心的关键就在于家庭作业。”
那种“实验室”,既像商店,又像写作坊,还像俱乐部的中心,有着各类主题,旧金山的“海盗设备商店”中,有着各种不同类型的眼罩,平时用的是黑色的,婚礼上用的则是彩色的眼罩,有一个只有3个座位的鱼缸影院,还有各类摆放着各类机关和秘密的抽屉。纽约的“超级英雄商店”里,简直就是超级英雄装备的超市,斗篷、工具、武器什么都买得到。“没有什么比出去打坏人,但没有一件合适的衣服更尴尬的了。”艾格斯笑道。超市里,还有秘密通道,以及可以把父母装进去的“坏人牢房”。
此外,“间谍商店”伪装成的“无聊商店”,橱窗上写着各种指示告诫人们不要进去,里面很“无聊”。“时间旅行商店”则彻彻底底地是一个7·11便利店的形式。
没有多少人买商店里的东西,其盈利仅够支付房租,但它们更大的职能却是一个儿童写作指导中心,很多孩子下课后到中心里来完成家庭作业,甚至开始自己写东西,因为得到专业的作家的指导,很多孩子的创造性写作达到了令人惊讶的水平,已经有好几个孩子出版了书,今天,这个中心遍布全球各地,还成立了一个很受欢迎的写作网站“从前有所学校。”
“孩子们都是奇怪的,所以我们需要奇怪的中心。”艾格斯笑说。
□采写/本报记者 金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