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世管窥
虽说弗洛伊德的理论早已被证明漏洞百出,但在生活中他的信徒还是很多。我有一个朋友就特别爱从各种方面解读别人。他相信弗洛伊德所说的“没有任何事情是意外的”,因此认定每个人举止行为的任何细节都可被用来解释其内心深处的某种想法。
这位朋友最近很迷恋《非诚勿扰2》。于是,他在和女孩约会时每次都会提起这部电影,然后根据女孩的回应判断对方是否和自己匹配。所有不喜欢此片的女性也被归类为生活经历不够、不懂得生活的真谛,和他这种曾经沧海的绝对不是一路人,因此通通被刷。
一开始我还认为我的朋友有些小题大做,但在阅读了科普书籍后才发现,原来很多科学也是如此来解读我们身边的事情的。比如,有的进化心理学家会说,男人之所以会觉得高跟鞋更性感,是因为穿着高跟鞋的女人行动更加不便,以至于男人在潜意识中觉得女人不会从男人身边溜走。那些所谓情感专家的书更是充斥了各种解读。简单的如《他没有那么喜欢你》的书会有一种动机来解释多种行为,复杂的书则为每一个行为、每一个行径都找出了一个对应的动机和背景。
也许,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附加在我们身上的诅咒就是赋予了我们解读的能力。很多时候,事情其实非常简单。一个人不喜欢《非诚勿扰2》,也许和个人的经历和心态无关,只不过是不喜欢冯小刚拍广告片还收钱、王朔名利双收还自怜自恋、葛优舒淇拿肉麻当有趣而已。
而且,这种所谓潜意识、深层次心理等其实根本就是纠缠不清的东西。著名投资家巴菲特有一个习惯。在他投资一个企业前,他绝不会死乞白赖去把该公司调查个底掉,而是会相信公司老板。巴菲特认为,只要自己有想要投资一个企业的想法,那么就是说自己已经认为该公司的老板的人品无碍,有资格成为自己的合伙人。在这种时候,再去把对方往坏了想只能败事不能成事。如果想达到双方共赢,那么还不如直接假设对方没有说谎,把对方往好了想。巴菲特就是凭着这种想法挣下了百亿身家。
其实生活中的道理也是如此,如果我们解读太多、并什么都要往坏了想,那么这在很大程度上只能说明我们自己是悲观的人,不能说明对方不是好人。而且事情往往有自我实现的能力,如果我们把一件事往坏了想,那么最后多半真的就坏事了。如果不拿《非诚勿扰2》直接淘汰潜在对象,那么估计找到心仪的女孩的几率也会大大增加吧。
□庄常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