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师昌绪王振义获最高科技奖(3)
新京报
2011-01-15 02:40

  上书中央创建工程院

  李恒德记得,1978年底,他跟师昌绪在广州开会,听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公报,“振奋不已”,两人一起到广州闹市逛了一次街。

  中国工程院筹备组办公室主任葛能全回忆,1981年,中科院在长春开会,曾提出成立工程院,并责成张光斗、师昌绪等四位学部委员进行讨论,后因时机不成熟遭否决。

  1992年,师昌绪和其他5位中科院学部委员联名向中央递交报告,倡导成立工程院。

  师昌绪事后回忆,他们觉得中国发展经济,要靠工程师及工程技术人员,他们的地位亟待提高。

  报告获批后,师昌绪任筹备小组副组长。1994年,工程院成立,师昌绪当选副院长。

  工程院建院之初,由于级别不明,即使拿着国务院批文,连申请专用邮政编码都申请不到。1994年11月初,师昌绪到中南海面见时任国务委员的李贵鲜,“希望明确为正部级单位”。1995年1月,工程院级别问题得到解决。

  退休后按时上班三十年

  师昌绪闲不住,退休后坚持上班三十年。去年他的出差行程是:4月成都,5月沈阳和南京,6月沈阳,7月满洲里,8月哈尔滨和沈阳,9月山东,12月广州和厦门……

  师昌绪感到负担更重的是写《自传》,“没完没了地修改和寻找过去的照片”。他说,此生最大遗憾之一是没有学会用电脑,别人在电脑上可以随便改来改去,“而我要浪费很多纸张和时光”;过去手写的资料很多失散,而电脑中的资料随时可以调阅。

  师昌绪用“热心”概括一生。他在自述中写道,自己有个“好好先生”的名声,“所谓好好先生,只是不愿与人争的一种表现,并非软弱的代名词,更不能视为傻子”。

  上世纪70年代中期,师昌绪到北京出差,学生李东研到旅馆看望导师。一推开门,师昌绪正和另一位老先生吃着北京的“心里美”萝卜。

  李东研觉得,“心里美”是师昌绪的写照,不嫉妒、不记仇,不怕别人超过自己,不欺上不瞒下。

  本报记者 郭少峰

      [3]    

相关推荐
佳木斯,中国最顶江城!
新京号
笔与墨:收藏中国及其映照中的另一个美国
新京号
社会资本进博物馆、12商圈启动改造,北京发布157项重点任务
北京
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拟表彰对象名单公示 樊振东等入选
第一看点
大戏看北京4月7-13日文艺资讯丨话剧《林则徐》讲述不朽传奇
娱乐
2024,他们离我们远去
文化
21位优秀博士,从各地来到北大!
新京号
大戏看北京12月文艺资讯丨评剧《咫尺千里》展文脉传承家国情怀
娱乐
牵头国家研发项目、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索菲亚科技力提挡
消费
大戏看北京11月11-17日文艺资讯丨《京城拍卖会》致敬经典
娱乐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