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世管窥
在美国近五十年的文化斗争中,一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传统价值观到底好不好?在传统教育中,美国人往往提倡不要发生婚前性行为、婚后一夫一妻、相濡以沫等。但随着思想的开放,越来越多的人指出这一思想桎梏了人们的发展。作为成年人来说,每个人都有做决定的权利。如果一个人愿意婚前同居或者再三离婚,那也是他们的权利。
《纽约时报》的一位专栏作家就这一问题指出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美国,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思想越开放,也更容易接受不符合传统价值观的事物,如婚前同居、未婚先孕、离婚等。相比之下,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则更加保守,更加相信夫妻两人携手到老的生活方式。然而在生活中,这些人的行为却和思想有着天壤之别。受教育高的人未婚先孕和离婚的几率远低于受教育低的人。
高学历者思想开放,在现代人看来,是对一个多元化社会表示宽容的一种高素质体现。然而,对于一件事表示宽容,不代表这件事就没有后果。比如,一个人决定不去读书,他的这一决定应该受到尊重,任何人都没有强迫他的权力。然而这不代表不读书是没有后果的。研究显示,一个人受教育的程度直接影响其就业和收入。
同理,婚前同居更容易造成未婚先孕,离婚造成夫妻双方受伤害、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也是事实。对于穷人来说,他们做出这些决定更是会让他们陷入越来越穷的恶性循环。
所以,思想开放对于受教育高的人来说并无害处,因为他们在许可别人做不好决定的同时,自己懂得权衡利弊,不去做那些对自己有害的决定。但对于受教育低的人来说,思想开放无疑是一个撒手锏。他们本来就不懂得什么是对自己有利的,即使懂得也不一定能够管得住自己,结果往往是做事情不考虑后果而害人害己。
此时,传统道德就仿佛是一道枷锁,阻止了这些人做自我伤害的事情。虽然如此一来剥夺了这些人选择的权利,但从长远的角度看,这是在对他们负责。这和父母不让自己的孩子沾上恶习是同样的道理。
从功利主义的角度来说,通过道德来局限人的自由未必是坏事,人从根源上就是非理性的,经常会做出伤害所有人利益的决定来。如果能够避免这种自毁倾向,被道德拘束得知道有些事情不该做其实是件幸事。
□庄常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