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年只拍四部电影,三年改一个故事,120张文稿拼出脉络框架……12月16日,今年贺岁档的第二部大片《让子弹飞》即将登场。仅看周润发、葛优、姜文三大影帝如何飙戏,该片已足够让观众期待,而姜文负责掌舵,更令此番观影体验从头到尾充满了刺激和快感。
三年前,《太阳照常升起》被扣上“看不懂”的帽子。如今,在投资人“只要能看懂”的唯一要求下,姜文合格甚至超额完成了任务,《让子弹飞》中他的才华依然“霸气外露”。正如其所说“剧本一改再改,三年的前戏,只为两小时的高潮,要做好,不要有遗憾。”
本报今日推出的《让子弹飞》专题,分别对影片故事的创作背景、详细剧情、看点分析、姜氏标签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揭秘,不过任何文字的描述,都无法完全还原影片本身的精彩。至于姜文这次能否“站着把钱给赚了”,只待市场的检验。
缘起
《盗官记》并非首次上银幕
北洋军阀,乃民国军阀势力之一,由袁世凯掌权后的“北洋新军”主要将领组成。袁死后,无人具有足够能力统领整个北洋军队及政权,各领导人以省割据导致分裂,以军队为主要力量在各省建立各自的势力范围。这一时期以“中学为本,西学为用”的思想为指导,而割据称雄、拥兵争霸导致的连年混战,也令当时的资本家难以发展实业,多从事贩卖等生意迅速敛财,并常与官方勾结。因此这一时期极易出现传奇故事和传奇人物。
影片《让子弹飞》改编自四川作家马识途的小说《夜谭十记》中的一篇《巴陵野老盗官记》,原著讲述的是北洋军阀时期,一个嫉恶如仇的土匪用钱买了一个县长官位,白天审案为百姓申冤,夜里则扮成响马(指强盗)杀富济贫,最后被捕枪决的故事。1986年导演李华曾根据小说改编成电影《响马县长》,而这个故事被推荐到了姜文这里,则被改得“面目全非”。
改编
大结局解决了,姜文很踏实
姜文在创作剧本时喜欢找很多人集思广益,80后危笑是“子弹”六位编剧中年龄最小的一个,并同时担任了影片主演(饰演老七)和副导演,他也曾在《太阳照常升起》中担任副导演。2008年11月,“子弹”在姜文的脑海里已有了翔实的故事,他把剧本写在120张纸上,每张纸记录的是1分钟的戏,而将每张纸上的内容凝练成八个字,便是危笑要做的工作。2009年春节后,姜文让危笑写了故事梗概,当看完他交上的2万字梗概后,姜文正式让他加入编剧的行列。
危笑说,姜文在创作剧本时向来的习惯就是先把最难也是他认为全片最精彩的部分解决掉,而“子弹”最大的难点就是张牧之与黄四郎的最后一次过招:“如何让张牧之泄掉黄四郎的气,十几个人聊了四天都没有结果。后来终于想出在鹅城的主街道上先后放满钱和枪,然后再将黄四郎的替身斩首,这种方式简洁而又充满视觉化地表现出几组人物的关系,是姜文非常喜欢的手法,大结局解决了,姜文很踏实。”
故事
三十个结局里,现在的最好
周韵饰演的花姐是剧本创作中的一个转折点,“刚开始花姐只是一个单线发展的角色,并没放在剧情中,但姜文希望这个女人能够进入故事里。”危笑说,“现在这个女人就不再是个花瓶了。”至于影片的结局,姜文曾说版本不下三十个,危笑透露,老汤没死,张牧之死去,老二老三都死了等版本都有,现在这个结局是大家都觉得最好的。
危笑眼里的姜文对剧本创作带有强烈的分镜头意识,“姜文喜欢‘古道西风瘦马’这样镜头感很强的句子,所以我们在写剧本时很多时候都是四个字、八个字的。”该片也让观众见识了“姜氏幽默”,危笑说,写剧本时自己提供的都是各种各样的“贫”,而姜文则将“贫”提炼成“幽默”。“姜文常将电影比喻成陶瓷,刷漆的工作都是他自己完成的,而且一遍遍的加工到最好。”危笑说,“子弹”里有很多姜文的心情感受,无论外界怎么说他为了商业而妥协,但他却敢于在片子里说真话,这是最值得钦佩的。
C02-C09版/专题统筹 李世聪 专题采写/本报记者 孙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