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余杭医改7年轮回之痛(2)
新京报
2010-11-22 01:46

当地乡镇卫生院亏损被以7000余万“抛售”,后陷入以药养医和公共卫生职能缺失困境,再以3亿元回购

 (上接A15版)

  余杭区卫生局党委书记王伟明介绍,区属医院虽然也存在以药养医,但区属医院的药价被规定不得超过进价的15%。而乡镇卫生院药价执行的是最高限价。

  比如,奥美拉唑(一种胃药),当时卫生院按物价局的最高限价销售,40元/盒,药店售价只要20多元。

  王伟明说,后来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去大医院看好医生,药价反而低,费用反而便宜;去乡镇卫生院,小医院看病,费用反而更贵。

  改制后的乡镇卫生院,药品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越来越高。2004年,余杭全区卫生院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的比例高达78.21%。

  博陆镇卫生院的公告栏上显示,该院今年6月的总业务收入为131.59万元,其中药品收入为99.08万元,药占比为75.3%。

  并且,改制前,杭州市卫生局担心的问题也出现了,乡镇卫生院的保健防疫、计划生育宣传等公共卫生职能被严重削弱了。

  沈增福说,乡村慢性病管理、农民健康档案等公共卫生项目,每次院里都是应付一下,就几个乡村医生下乡搞一搞,卫生院的医务人员都不下乡了。

  沈增福说,原因很简单,公共卫生项目不赚钱,没有利润,医务人员下乡去了,卫生院就没人看病了,就没有收入,影响效益。

  郭清认为,卫生院的公共职能和其市场化属性,两者本身就是相悖的。公民预防保健工作做好了,病人就少了。而市场化的卫生院当然希望病人越多越好。

  花费近3亿悉数收回

  浙江省政府要求:一个乡镇必须要有一所政府所属卫生院,余杭借机将卫生院全部购回

  乡镇卫生院民营化后,虽然依仗“以药养医”,经营一度有所好转,但好景不长。改制初,亏损卫生院只有2家,随后亏损卫生院逐步接近10家。

  据余杭区卫生局党委书记王伟明介绍,余杭卫生院约1/3实现了盈余,1/3持平,另1/3亏损。亏损卫生院大多位于相对偏远、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

  黄湖镇卫生院地处杭州西北山区。原黄湖镇卫生院院长沈增福回忆,后来患者就不在医院配药,他们来卫生院看病后,拿着处方到药店配药。

  到了2007年,宏观政策环境也发生变化。

  浙江省政府下发“69号”文,对创建卫生强区县要求:一个建制镇乡必须有一所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省里有要求,再加上暴露出的这些问题,区政府决定把卖出去的卫生院再买回来。”余杭区卫生局一位负责人说,但买回来和卖出去同样不容易。

  余杭的再次医改从2008年开始。

  2008年9月,余杭区确定改制方案,政府全资购回卫生院股权,并依据投资金额给予一定的利息补偿和15%的投资补偿。

  今年9月30日,共有28家乡镇卫生院和余杭政府签了协议,协议价一共耗资2.78亿元,除了当初的成本,还包括1.19亿元的投入。

  对于这买进卖出的巨大资金缺口,有舆论质疑,是否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王伟明解释说,这都是来自还本付息以及15%的补偿。

  乡镇卫生院的投资者并不认为价钱过高。

  径山镇卫生院院长褚洪连说,2003年,他和7位股东一共投入了300万元,后来几年追加投入200多万元。这次政府全资购回他们的股权,并加上15%的增值,总共一次性给了600多万元。

  原仓前镇卫生院院长陆洪品和原崇贤镇卫生院院长李建荣都表示,“2003年,如果我们把7500万投进房市的话,不要说3个亿,现在7个亿都有了。”

  王伟明告诉记者,此前政府还考虑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卫生院资产进行评估,按评估价收购,但最后没选用这套方案。

  他解释说,因为那样复杂性很大,操作很困难。经过7年的发展,29家改制卫生院资产都有升值,但东西部、城乡地域差异很大,升值规模也不同,政府如果搞第三方评估,不太现实。

  “当然,政府这样做也是为了省钱。”余杭区卫生局一位负责人说。

  回购是否等于公益?

  回购后一些弊端已有出现,专家认为,政府要履行公共卫生职能还可选择其他手段

  黄湖镇卫生院是第一家“归队”的卫生院。它在2008年12月31日与黄湖镇签订回购协议。

  黄湖镇卫生院被回购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降药价。比如,看感冒,股份制时,一个处方要120元~130元,回购后,一个处方降到70元~80元。

  朱盛珍回忆说,2009年初,周边乡镇卫生院还在实行股份制,因为黄湖药价下降,所以曾出现过村民“跨镇看病”的现象。

  原仓前镇卫生院院长陆洪品说,这也是大多数卫生院愿意被回购的原因。

  “如果搭不上这班改革的车,不回去,以后和公立卫生院竞争,他们搞基本药物制度,实行药品零差价,我们民营卫生院还怎么生存下去?”陆洪品说。

  “卫生院被回购后,角色也在发生改变,”朱盛珍说,以前是坐在办公室等病人,现在则是上午看病,下午下乡。现在政府规定: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大块都要在卫生院完成。

  回购后,余杭区政府将卫生院改名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加大了投入。

  按照计划,这些卫生院回购后,将成为财政全额拨款、“收支两条线”管理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通过竞聘重新确定管理层。

  余杭区将按“每万名服务人口配备13-15人、每床位增加0.7名编制”的省级标准核定编制,并投入约4亿元用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硬件建设,高标准配备彩色B超等健康体检“六大件”。在软件方面,政府承诺每年增加人均6000元的人员经费,并对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专业人才给予补助。

  回购后,行政管理手段的弊端也有所显现:某卫生院此前一年的电费才1万多元,现在仅一个月就要1.2万元。

  而在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顾昕看来,政府要履行在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方面的职能,并非只有全面接管医疗机构这一个选项。

  “比如可以改革支付方式,允许农村患者自由选择卫生院,将公共卫生经费与新农合捆绑,促使乡镇卫生院之间良性竞争,提高医保资金的使用效率。” 

  郭清认为,无论如何,今天将卫生院买回来还是好事。因为政府看到了应该干什么,应该承担什么,细节管理上可以再做调整。

  王伟明表示,余杭正在探索制订绩效考核制度,以规避回购后的卫生院养懒人、不做事的担忧。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