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置顶热帖
最近鄞州团区委搞了一次针对小学生和家长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生最害怕成绩差,而家长最不能容忍孩子不想学。对这样的调查结果,网友议论纷纷。
小学生最害怕什么、家长最难容忍孩子什么?据《钱江晚报》报道,最近鄞州团区委向媒体通报了一份针对小学生和家长的“红领巾”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生最害怕的有:成绩差,被老师批评,好朋友不理我;而家长最难容忍孩子的事有:沉迷游戏,对学习没兴趣,孩子成绩下降。与之相对,近8成的家长容忍“孩子不诚实,说谎”。
对此,家庭教育专家邵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这些都说明,孩子的学习动力不是来自兴趣,而来自于家长和老师的压力,这对孩子来说不是好的现象。她也提醒家长重视孩子的孤独感,要经常抽空和孩子一起游戏。
对于小学生们的恐惧,网友实在人也深有同感,“现在我家那孩子都有一点怕上学了,因为成绩不是很好,老师常常批评,我们家长也老是说叨孩子。”网友pearsnake认为,“家长应该害怕的是孩子不诚实,没有朋友。不诚信以后怎么在社会立足?而没有朋友的童年那该多孤单、多可怜啊”。网友Gavin则表示,“家长能容忍孩子不诚实是因为我们自己就经常习惯性的或被迫无奈说谎。而且,社会上不乏诚实吃亏的例子,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也进退两难。”
也有新浪网友认为,“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这是永远的真理。因为儿童也是人,要适当有点压力,这才正常。关键是成年人要用心去关注儿童的成长,有意识地为儿童来减压。家长心存适当希望值(可以略高一点点),关注孩子生活的每一方面,多与孩子相处,多与孩子沟通,用心帮助孩子(不是代替孩子)取得一个又一个小的成功。这样的童年自然就难忘了!”
【专家看法】
冷漠的观念正在家长心里流行
●孙云晓,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
由于过高的期望和沉重的负担,导致中国相当多的孩子被剥夺了快乐的童年。而且,在教育部门努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同时,在家长心里,一个冷漠的观念正在流行:“孩子如果有了快乐的童年就不会有幸福的成年。”
在儿童的日常生活中,与学习有关的压力是他们面临的最主要压力,且呈现逐渐增长的趋势。巨大的学习压力扭曲了儿童的学习动机和人格发展,导致儿童认知需要缺乏,竞争需求强烈,人际关系不良,使儿童失去快乐,童年过于短暂;而且对于应对能力不足的儿童来说,沉重的学业和发展压力容易使他们对未来产生不可预知的疑惑和恐惧,致使儿童厌学,厌恶生活,甚至采用极端手段来逃避压力。
本报记者 缪晨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