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历史八卦中的真趣味
新京报
2010-11-13 02:42

 ■ 历史新谈

  □书评人 沈东

  历史研究,大致有宏观和微观两个维度。其实,这两种维度,也都是“官方网站”的内容,除此而外,大量的所谓“稗官野史”,则是事实上的另一块巨大的保留地。作为新闻记者的宋燕,所写的历史评论性质的《新闻抄袭历史》,显然可以归到后者中去。

  《新闻抄袭历史》分四 个部分,分别是“春秋战国”、“秦汉”、“三国魏晋南”和“隋唐”。每部分中间有十几二十个短篇,都在千把字上下的规模,把历史中的某个人物,或者是史实截取出来,做一番角度不同的组织和点评。

  作为一本历史评论性的书,《新闻抄袭历史》里每个篇章所评论的那些历史中间的细节和八卦,是作者自己在阅读历史的时候,首先让自己赞叹,进而关注和思考的部分。因为有“功夫”在,所以评论也就自然到位,而不是把路人皆知的典章故事搬来大发议论。即使你不赞同作者的观点,至少你也看到了很多历史夹缝中的精彩故事。

  这本书的第一则故事,是最具有提纲挈领意味的。经过作者引用史书上的记载,原来至少到秦朝以前,那些打打杀杀,或者禅让天下给家族以外的权力故事,原来都是在同一个血统圈圈里打转。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宁有种!这就是作者在读《史记》的若干记载中间,很平常,但又很惊奇的发现。作为记者的作者,就赋予这个发现一个现代版的标题“上位还需靠圈子”。这本书的特色,大体不超出这个范畴,家常的评论,家常的史实来源,不同的组合方式和观察角度。

  作者在自我介绍中,有一段话:“在一线做新闻做了十几年,到30岁后开始读历史,却发现所做过的一切不是什么‘新’闻,不过是重复千百年来的老故事而已。”这就涉及到一个很关键性的问题。有一种说法是,新闻对当代历史的记录。几十年后,或者千百年后,人类或者某个其他物种考察人类历史的材料,很重要的部分,也就会是今天我们阅读的新闻。

  今天的新闻,是被赋予引导舆论的重任的。以此,我们推想千百年之前写书记史的古人们,何尝不也是怀着托史言志、文以载道的情意在书写和阅读。只不过两种情形的存在,让古人的记述,得让我们后人,特别是草野中的平头百姓才更容易读出“微言大义”。其一是古人作为那个时候的“当代人”,掌握话语权的,未必愿意说,不掌握话语权的,自然没权说;其二是,古人书写历史的框架是既定的,三纲五常既然正确,纲常缝隙间的零碎,看明白的不会说,看不明白的更不会说。而当代人呢,怀着八卦的不良用意,既然没有纲常的束缚,自然就有了新的经纬,让那些零碎,显出真正的趣味来。

相关推荐
中国科学院公众科学日启动,力学所体验活动揭示“生活中的力学”
时事
《线索与痕迹:真的、假的、虚构的》| 每日一书
文化
“全民阅读 书香雄安”!雄安新区开展全民阅读周系列活动
新京号
“五一”假期北京体育赛事精彩纷呈,百条特色徒步健身路线将亮相
北京
黄晓丹:卡在缝隙中,他们通过写作活下来
文化
女子赤脚入洞穴引生态保护争议,律师:涉事个人存在被追责风险
时事
阜声传韵,柳编致富
新京号
林下灡因:成为林徽因
文化
全市首座!顺义医保主题公园亮相啦
新京号
“古都春影 颐和寻芳” 北京老干部大学“银龄研学实践课”成功举办
新京号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