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实验旨在寻找新物质形态
新京报
2010-11-10 03:49

 ■ 专家解读

  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邝宇平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用“迷你版宇宙大爆炸”来比喻大型强子对撞机进行的铅离子对撞实验并不十分恰当,实验目的是研究微观世界的相互作用,寻找多粒子系统下有没有新的物质形态。

  邝宇平教授介绍,由于铅很重,铅离子对撞就相当于很重的原子核互相撞击,让其中很多质子、中子这些粒子大量对撞,碰撞的能量很高,形成一个高温下的多粒子系统,“科学家借此研究其中的现象,尤其是量子色动力学的效果”。

  邝教授指出,铅离子对撞实验非模拟宇宙大爆炸,而是创造一种条件,看大爆炸以后可能产生的东西现在能不能发现。更准确地说应该是宇宙大爆炸发生形成粒子以后,稍后一段时间的状况,并非大爆炸的瞬间,和大爆炸的过程及性质都是两码事。媒体如果过度渲染,把它和大爆炸相提并论,不仅不准确,还可能由于误解让普通民众感到恐慌。

  用铅的重离子对撞是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的实验内容之一,今年上半年是用质子对质子对撞的实验,做了10个月,从11月、12月到明年1月是铅离子对撞,之后再回到质子对撞。实际上质子对撞是实验的主体,铅离子对撞是整体实验的一部分,并非实验内容的升级。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谢来

相关推荐
涡虫、斑马鱼、链霉菌等在空间站状态良好
时事
关乎安全、医疗与生态环境,38项国家计量比对项目实施
时事
小行星猎人:怀着敬畏之情仰望星空
文化
放射性废物如何处理?生态环境部分享案例
时事
海底捞去年营收超427亿元,将持续探索加盟业务
财经
征稿|“全球化时代的传播、媒介与政府治理”会议征稿函
新京号
成人能从儿童文学里学到什么?|“凯奖绘本评论”专栏成书
文化
钱理群:关于自己最后人生的两个设想
文化
每日一福|世界森林日,在三部纪录片中领略中国的绿色史诗!
新京号
北京海淀晒出学生读书征文数据,倡导开展全学科、全领域的阅读
教育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