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价机制改进建议
林伯强:缩短调价计价周期,将22个工作日缩短为14天左右,并将参考指标国际油价变化率由4%缩小为3%,以更灵敏反映国际市场油价变化。不赞成现阶段直接市场化,由企业自主定价。未来在企业公开成本,政府加强监审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国内还需要建立培育多个市场主体。
廖凯舜:缩短调价计价周期,将22个工作日缩短为10天左右,国际油价变化率也可相应的由4%缩小为3%。建议参考日本定价机制改革,今后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不仅参考国际油价水平,也同时参考国内成品油现货和期货价格,以反映国内供需情况。现阶段不赞同放开价格由企业自主定价。
周大地:调价的计价周期可以缩短为2周,甚至国际油价变化率也可以相应缩小,例如由4%改成3%。未来价格可尝试让企业来自主定价,政府可以通过成本监审来监管。但这么做行政成本会很大。
■ 链接
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沿革
●1998年6月3日,原国家计委出台《原油成品油价格改革方案》,规定中石油和中石化两个集团公司之间原油交易结算价格由双方协商确定,价格由原油基准价和贴水两部分构成。
●从2000年6月起,国内成品油价开始参考国际市场价格变化相应调整,当时参考的只有新加坡市场的油价。
●从2001年11月起,中国成品油定价机制参照新加坡、鹿特丹、纽约三地市场价格,当国际油价上下波动幅度在5%-8%的范围内时保持油价不变,超过这一范围时由国家发改委调整零售基准价。
●2008年12月,发改委公布《成品油价税费改革方案》,于2009年1月1日正式实施。国内汽、柴油出厂价格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为基础,加国内平均加工成本、税收、合理利润确定。将现行汽、柴油零售基准价格允许上下浮动改为实行最高零售价格。燃油税方案同时出台。
●2009年5月发改委公布《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披露具体定价规则。当国际市场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可相应调整国内汽、柴油价格。
部分国家成品油价机制
【日本】 国内成品油的价格,基本上是由市场调节,随国际石油价格的变动而变化。日本政府一般不干预市场成品油价格,成品油价格主要由石油联盟和各大石油公司及炼油企业协商。在定价过程中,主要考虑原油价格、运输、炼制以及各项税费等因素,并参考国际成品油市场价格。石油联盟负责监督和指导价格的执行。
【马来西亚】 政府一直对国内石油产业实施补贴,油价越高,补贴负担越重。为了保持补贴政策不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每年有大量资金被用做国内油价补贴。
【美国】 汽油定价机制中原油占55%成本,原油价格下跌,汽油价格自然下跌,这也迅速反映到各加油站的定价上。在制定具体价格时,加油站经理需要考虑多种因素,成本、利润、汽油的质量、周边的竞争环境、顾客的接受程度等等。
本报记者 钟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