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建
虽然冠军班创办于2003年,但中国跳水队领队周继红却是2001级学生,因为周继红早在冠军班开办前便在北体读研,冠军班创建时也将其算在名下。
北京体育大学在2003年获得教育部批准,成为国内惟一可免试招收奥运会冠军和世界冠军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高等院校,就此创建了独一无二的研究生冠军班。
据《中国体育报》报道,截至2010年,北体大冠军班共计招生204人,其中包括43名奥运冠军、102名世界冠军和59名冠军教练员。到今年6月已有40名学员完成学习和论文答辩,37人获得硕士学位,3人获博士学位。
尽管成立时间不长,但冠军班的特殊身份却使其成就格外显赫。2004年雅典奥运会,刚成立不久的冠军班为中国体育代表团贡献了23名学生,取得4金1银的成绩。2008年北京奥运会,坐镇主场的北体冠军班如鱼得水,运动员学生获得8金1银1铜,教练员学生所带队员取得13金5银2铜。
冠军班也分年级,也有师兄师姐。虽然冠军班创办于2003年,但中国跳水队领队周继红却是2001级学生,因为周继红早在冠军班开办前便在北体读研,冠军班创建时也将其算在名下。从2003级开始,冠军班的学生开始增多,名气也愈发响亮。孙淑伟、王春露、李佳军都在这一年加入冠军班。占旭刚、黄玉斌、乔红、陈中、张国政、张怡宁、张湘祥和陈颖都是冠军班2004级学生。2009级更是囊括了仲满、罗雪娟、张小平、陈燮霞、杜丽和庞伟等多名奥运冠军。
北体大副校长池建在接受采访时强调,普通人可以通过考试进行研究生教育,但冠军班只有冠军才可以进。上海交大教授熊丙奇认为,从读书本身的价值、大学的多元录取来看,运动员拿学位十分正常,但需要高校在招生录取中,客观公正地坚持学术标准与教育标准,以打消公众对于教育公平的质疑。值得一提的是,奥运冠军刘国梁和台球神童丁俊晖都是上海交大的特招生。
轰动
2009年,刘国正被上海交大清退时正在就读北体大冠军班;2010年,冠军班20名学生集体出国进修,引发争议。
对普通民众而言,冠军班非常神秘,这里的一举一动都能引起波澜。7年来,各类赞誉蜂拥而至,但这个冠军班最吸引眼球的却是这样几件大事。
冠军班在2003年便宣告成立,直到2005年才举行开班仪式。当时校方别出心裁地将扑克牌的花色数字套在了54名学生的身上,据池建介绍,奥运冠军以黑桃系列为主,世界冠军以红桃系列为主,梅花和方块则多为教练员,例如王义夫是黑桃A,张怡宁是黑桃Q,邢慧娜是黑桃J,黄玉斌是方片A,“大猫”是中国奥运会首金获得者许海峰,“小猫”则是冠军班的大师姐周继红。这样的开班仪式令人耳目一新,扑克牌的次序也让有心人津津乐道。
2009年,冠军班因为乒乓球世界冠军刘国正而被推上风口浪尖。上海交通大学发布公告称,由于刘国正等5人因各种原因无法到校完成学业,根据相关规定,学校对其做出自动退学处理。5人中名气最大的刘国正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而他当时正在就读北体大冠军班,和杜丽、周雅菲、李佳薇等人是同班同学,有关他同时就读两所大学的事,始终是一团乱麻。北体大冠军班当时并未就此事做出合适的回应。
今年7月,冠军班再度万众瞩目,包括罗雪娟、陈中、王冰玉等奥运冠军和世界冠军在内的20名学生集体前往海外进修,国家留学基金委一次资助并派遣如此数量的体育界人士到海外深造,这在新中国留学史上尚属首次。就在他们启程的同时,有关教育公平的争议也随之而来,质疑者认为,“赢者通吃”的模式让教育公平原则遭到践踏。但也有人表示,奥运冠军们奉献青春,流血流泪,如今应该获得合理的补偿。
印象
刚开始在校园见到奥运冠军,学生们都兴奋异常,还会在课间跑去求签名合影。慢慢熟了,就不会再觉得兴奋了。
对北京体育大学的普通学生来说,冠军班完全就是明星班。“一眼看过去都是明星。”一名2009级研究生透露,刚开始在校园里见到奥运冠军,学生们都兴奋异常,不仅在背后窃窃私语,还会在课间跑上去求签名合影。“不过大家慢慢熟了,总能看到,就不会再觉得兴奋了。”
2009级的研究生宋曦透露,冠军班里让她印象最深刻的是雅典奥运会女子1万米冠军邢慧娜,因为邢慧娜学习认真,为人随和,经常能在教室、食堂和操场上看到她。宋曦和邢慧娜关系不错,两人因为偶尔在一起上课便熟了起来,除了时不时地短信联络,也经常一起吃饭聊天。宋曦认为邢慧娜身上“没有奥运冠军的架子”。
学生们透露,原本觉得奥运冠军们高高在上,但后来渐渐都磨去了神秘色彩,“上大学之前,我觉得他们(奥运冠军)都不是凡人,后来见到张国政在食堂吃包子,除了食量很大之外,他们在生活上也没什么特殊啊。”一名2008级研究生如是说。
冠军班多采取集中授课和小班授课,其他学生只有上公共课才能见到冠军们。“他们很多都是走个形式,老老实实上课的很少,老师上课点名很照顾他们,基本上不会记录在案。”
学生们普遍认为,冠军班为校争光,其他方面松散一些情有可原,“术业有专攻,人家的专项水平比我们高得多,而且为国家赢得了荣誉,所以对于交学费的我来说,心里还是很平衡的。”一名2005年毕业的北体学生表示,北体开设冠军班就是互惠互利,“冠军班给学校增光添彩,学校也给没受过什么文化教育的体育明星们一个提高文化素质的机会。”
争议
一篇有关北体冠军班的论文曾做过调查,结果显示,冠军班学生的学习目的多为拓展知识,但也有人为获取一张文凭。
体育明星进高校轻而易举,读书进修的目的却频遭质疑。一篇有关北体冠军班的论文曾做过调查,结果显示,冠军班学生的学习目的多为拓展知识,但也有人为获取一张文凭。该调查还显示,冠军班学生的择业意向主要集中在教练员、体育官员和体育编辑方向,学生们对冠军班的不满意多因课程和比赛训练时间冲突。
首届班长许海峰表示,学校给冠军班的授课时间相对灵活一些,但毕业要求还是非常严格的。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的武文强老师表示,对运动员来说课程具有一定难度,但他们十分刻苦,目前为止没有出现不及格现象,毕业率为百分之百。
冠军班的成员都是各项目的专家,毕业论文也基本都来自对自身项目的深入研究。张健的论文研究方向是中国公开水域游泳横渡运动的市场营销;乔红对国家乒乓球女队重点主力队员技战术进行了跟踪分析与诊断;于芬则对清华大学跳水队实证研究,探讨高水平学生运动员培养体系;王春露研究短道速滑;黄旭研究双杠;张湘祥和王丽萍则拿自己当案例,两人的论文题目是《张湘祥赛前训练负荷特征研究》和《王丽萍备战奥运会竞走比赛的训练特征研究》。
冠军班收获的并非都是赞誉。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社会体育学专家卢元镇认为冠军班是高校的一种自杀行为,开设这样的班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运动员再教育和再就业问题。优秀运动员、教练员也要通过正规的考试才能攻读硕士学位,高校免试招收世界冠军是一种自贬身价,应从体制入手,大力发展学校体育。
现状
2010级冠军班有39名新生,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就是近日陷入“清退事件”的“体操全能王”杨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