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探访
在柳智宇一位数学系的师姐看来,柳所在的基础数学班,“很多人是以成为数学家为目标的。”柳智宇更是其中的拔尖者,“他不选择数学,的确是数学领域的损失。”
昨日,龙泉寺多名僧人表示,柳智宇已是成年人,尊重他的选择。龙泉寺住持、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学诚法师对媒体表示,国外有很多大学教授都信仰基督教,有不少也做了牧师。如今国内高学历者出家的也有不少。
龙泉寺不乏名校学生
昨日下午,海淀区凤凰岭景区的龙泉寺一片宁静。这座已有1000多年历史的古寺,不少人前来烧香拜佛。
龙泉寺多名僧人称,寺庙里有很多高学历的,居士中不乏毕业于名校的大学生,还有公司白领和海龟等,“每人都是平等的。”
每逢周末或法会,不少北大清华的学生都来龙泉寺做义工。一名来自清华大学的义工称,在寺庙做义工收获很多,能学会与人和谐相处。“每来一次就会让心灵净化一次。”他说,未加入到龙泉寺义工行列前,整天为功课、就业、同学间的相处忧虑,现在学会了包容。
寺院内也能上网研学
昨日,一名在龙泉寺皈依的居士称,寺院生活并非只是烧香拜佛,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寺院里也能上网,法师们也外出参访、讲学,还设有复兴国学的研究会。
该居士出示了一份龙泉寺居士日常作息时间表:每天凌晨4时起床上早课,早上6时用早餐。早餐后按照法师布置的任务,开始打扫寺院卫生,并上山捡拾垃圾和参与寺院施工建设。上午11时用午餐,此后诵经及午休。下午2时至4时30分继续按照布置干活,晚6时用晚餐。晚上7时半至9时开始听课、学习、研讨及做个人问题总结反省和共同帮助总结反省,并积极寻求解决之道,9时半后统一熄灯休息。
住在寺院的僧人父母
龙泉寺有几十名常住义工,一些是出家僧人的父母。
一名法师的父亲称,儿子当初出家时他和老伴极力反对,感觉“儿子给自己丢脸”。他们从老家找到寺院,发现寺院并非想象中的那样与世隔绝,不食人间烟火。“这里的出家人很有文化,说话做事都很好。”现在只要家中没有什么大事,他就住到寺庙帮忙干活,也能常看到儿子。
北大哲学系2002级硕士邓文庆也是瞒着父母出家。2007年,邓文庆母亲住在龙泉寺时称,当时夫妻俩很不理解,并到福建广化寺找儿子。后来,他们被儿子说服,一起来到北京龙泉寺。夫妻俩免费吃住在寺院,平日做一些零活,也跟着研习佛学。
本报采写 本报记者
张汉宇 朱柳笛 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