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升初就近入学原则不变,原两区部分校长进行互换
本报讯 (记者温薷)今年年底前,新西城区将出台统一的招生政策。昨天,西城区教委主任田京生表示,原西城、宣武的招生计划、操作方法年内将全部统一,原先两区“南辕北辙”的小升初政策也将调整一致。
小升初
就近入学原则不会改变
就新西城区的教育规划问题,西城区教委主任田京生昨日表示,今年年底前,两区小学、初中、高中招生过程中的各种政策、计划都将完成统一。
“教育统一的重要标志,就是政策和要求统一。”他介绍,目前两区最明显的不同是小升初政策。因两区区情不同,原西城坚持电脑派位,但宣武则率先宣布取消电脑派位。“协调起来会有一些困难,但小升初政策只能有一个。”
他表示,统一之后,就近入学仍将作为“基本原则”不会改变。按照惯例,小升初政策是在年底出台,次年三四月之间公布,“但今年可能会晚一点。”
教材
明年新学年教材将统一
针对原两区教材不尽相同的问题,田京生表示“教材暂时老人老办法,下学年统一”。
他说,按照国家规定,教材应为“一纲多本”,大纲是统一的,因而问题不大,但不太利于当下一些教研活动的开展。预计明年上半年,将解决教材不统一的问题,新的一个年级将使用同样的教材。
师资
原两区名师将享同样待遇
在师资队伍上,两区将重新“集结”名师队伍,名师们将享有同样的待遇,并承担原两区教育理念、方法融合交流的任务。在干部的调配方面,会实行两区部分学校校长互换的机制。
■ 解读
【学前教育】
幼儿园缺口51所明年增四五所
“两区合并后,存在的问题也会叠加,学前教育就是很典型的例子。”昨天,田京生介绍,按公安部门测算,3年后该区学前教育压力“缺口将达到51所幼儿园”。不过他表示,考虑到机关、部队办园,以及孩子在居住地上幼儿园等因素,实际缺口可能没有这么大。
为缓解学前教育的压力,西城区计划通过改造、新建、收回等方式扩大幼儿园招生规模。比如,目前部分幼儿园只设6个班,将来拟改增至12个班;部分规模过小的中小学分校,可能也会建幼儿园。
此外,原宣武区几个新小区基本都配建了幼儿园。“这部分幼儿园由我们来办或开发商办都可以,但要确保不能挪作他用。”田京生说,街道幼儿园在政策允许的条件下,由教育部门“收回”主办。
他介绍,明年9月,西城区将会新添四五所幼儿园,每个幼儿园设12个班左右。“即可缓解近年的压力,不会形成明显社会问题。”
【招生片区】
新西城招生片会重新划分
田京生表示,新西城的招生片区肯定会重新划分。按照目前新西城区划,招生片区将以街道为依据,但会作出适当调整,对学校分布不均匀的地方予以协调,适当照顾优质学校的分布。
他说,理想状态下,示范校最好能够均衡分布在各个片区,“但要通过调研,才能知道能否实现。”
【一贯制】
不会过多推广一贯制学校
针对不少区县开始推行的“一贯制学校”,田京生介绍,原西城没有一贯制学校,原宣武只有一个育才学校。他表示,对于一贯制学校,西城区不会做过多推进。上世纪90年代,市委、市政府曾提倡要在义务教育阶段建立9年一贯制学校,西城实验学校曾试验过“一贯制”,“但从运作、实施、总结经验,总体上感觉对教育发展促进不大。”
他说,对学生而言,小学和初中跨越性很大。“全国各地、世界各地大多数中小学都是分开的,更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因此,西城在9年一贯制、12年一贯制教育方面,可能会在适当的学校推行一两个试点,但不会成为主流。“从目前西城的情况来讲,不宜普及和推广。”
【寄宿制】
寄宿制学校不会成为主流
“寄宿是主张发展的,因为寄宿是一种新的管理模式。”田京生说,原来西城这方面比较弱,只有奋斗小学等;而原宣武区寄宿学校则做得比较好,比如北京小学,多年搞寄宿制,很有经验。
不过,两区合并后,寄宿学校要在现有的情况下办好,但不会太多发展,“不会成为主流,毕竟现在的中小学还是以就近入学为主。”
【特殊教育】
新聋校已建成将辐射全市
田京生表示,在特殊教育方面,原西城有第二、第四聋人学校,宣武有培智学校。目前,两所分别以小学、高中为主的聋人学校即将正式撤并,建成一所新的学校,命名为“北京聋人学校”,已获市教委同意。
目前,新聋校新址已建成,9月中旬开始搬迁。他表示,新聋校计划采取15年一贯制的形式,包括3年学前部分及小学、初中、高中,高中包括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目前暂时先建成12年一贯制学校,学前教育部分计划滞后几年,待条件成熟再做。他说,新聋校将辐射全市,目前招生量是200至300人,将来最大招生量可以达到四五百人。
【外迁居民】
回龙观学区预计2012年招生
根据城市规划,原西城区、原宣武区居民将会外迁。对此,西城区教委表示,该区将会把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到居民外迁地区,将在原西城、原宣武外迁户聚集区,建立小区配套学区。最先开建的将是回龙观学区,目前已确定将在回龙观外迁区建一所中学、一所小学、两所幼儿园。中学和小学分别设置48个班,预计回龙观学区2012年9月招生。
正在规划的另一个学区是房山长阳镇学区,该学区可能由当地政府负责硬件建设。原宣武区外迁至丰台张仪村的聚居地,也将建新学区。
■ 释疑
“两区合并学生肯定受益”
此前,有宣武区学生家长流露过担忧,“以后跟西城的孩子竞争,会不会吃亏”等。对此,田京生表示“教育的合并,总体上是强强联合”。
合并之后,新西城区共有127所中小学,包括普通中学51所、职业中学4所、小学72所。其中,15所中学为市级示范高中。
田京生说,两区在教育方面有差距,但不是那么大。比如,小学差距并不大;中学有些差距,“但不是本质上的差距”。此外,原西城虽然中高考平均分很高,但低分段学生也产生于原西城区;相比之下,原宣武学校学生的均衡程度比较好。因此,综合考虑起来,教育差异不是很大。
“两区合并从教育方面来看,学生的选择余地大了,自由度就大了,肯定是受益的。”田京生说。
本报记者 温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