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长江“毒鱼”:我们不能只关注吃
新京报
2010-09-01 02:42

 ■ 马上评论

  如果对长江野生鱼的关注只剩下吃,终有一天,我们会付出沉重的代价。

  8月25日,有国际环保组织称取自重庆、武汉、南京等地的野生鲤鱼和鲇鱼体内,均测出了被称为“环境激素”的壬基酚和辛基酚,这两种物质可导致雌性性早熟等性发育和生殖系统问题。中科院水生所等专家回应称部分野生鱼确有激素,但含量不足以危害人体健康。(8月31日《长江商报》)

  当长江“毒鱼”的新闻传出后,很多人第一关心的是,长江野生鱼到底能不能吃。这很是吊诡。难道我们对长江野生鱼,只剩下吃的关注吗?根据这些专家的看法,我们是否又可以安然享受美味,把生态像鱼骨一样弃之?

  报告发布者说:“报告中未说明吃了含有环境激素的鱼类会对人体有立竿见影的危害。随着有害物质量的不断积累势必会导致质变,只是早晚的问题。报告只想证明一个事实———长江流域鱼类体内含有这三种有毒物质,而非要证明每一条鱼体内、每一个河段都有”。这才是真正值得关注的。长此以往,那些在长江里天真烂漫的野生鱼,终让我们欲哭无泪。

  就目前的趋势看,这一可能性是长江野生鱼的美味所不能遮掩的。有心者不妨沿着长江边走一走,李白描绘的“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意境还有吗?不排除个别地段还保持着自然的风光,但更多地段正被工业污水、生活污水包围。很多地方在加紧沿江工业布局,水泥厂、造船厂、化工厂……在给地方带来滚滚财源的同时,也给长江带来了滚滚浊流。在这样的环境中,野生鱼又怎么可能独善其身?工业文明、城市文明,竟然以牺牲生态文明为代价,让人不禁唏嘘。

  鱼类的悲剧在于,它的价值常常体现在人类的唇舌间。而人类的悲剧则在于,一边在喊扼住命运的咽喉,一边又把自己的咽喉送到别人手中。如果我们对长江野生鱼的关注只剩下吃,全然忽视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终有一天,我们就真的无鱼可吃了。

  □毛建国(职员)

相关推荐
新闻多一度丨洞庭湖乱钓现象曝光 钓鱼时哪些行为千万不能有?
时事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我们的名字叫“长江”——三个沿江村庄的变迁故事
时事
十万悬赏下,斑鳖的物种黄昏
时事
为什么江南饮食被誉为“中国最健康的饮食”,它到底健康在哪里?
新京号
中国教育报 | “林班”五年:一场扎根中国的文科教改实验
新京号
哪一道菜,标记了你在厨房里的“成年礼”?
文化
《在集市》:云南的菜市场,是天堂里的菜市场
文化
几种让人最“崩溃”的特产:本地贱价卖,外地买不起
新京号
充电宝市场“变天”:事故多发推动电池升级革命、3C认证量激增
科技
三只松鼠跨界卫生巾:对合作工厂有资质要求,将于近期多渠道上线
财经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